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在改进静脉输血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2018-01-24 09:25:41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麻春英,裴莉萍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静脉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对原静脉输血流程和移动输血流程的对比分析,论证移动输血流程的优势。

[结果]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静脉输血流程后,保证了血样标本的正确性,提高了对病人身份识别及血制品种类输注的准确性,降低了临床输血的安全隐患,病人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结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静脉输血流程中的应用保证了病人的输血安全。

安全输血是急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输血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稍有疏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精神、身体伤害和经济负担 [1 , 2 ] 。

目前,在执行输血治疗时,从血样的采集、送检至血制品的输注过程仍采用传统的“三查八对”方法核对病人身份及血制品,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护士工作站在病人床边的扩展和延伸,是在现有的护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连接数据库,结合 PDA 移动便携设备来实现护士的床边操作 [3 ] 。

条码识别技术实现了病人与治疗医嘱的唯一关联,杜绝了人工核对所造成的错误。

 2011 年 8 月起,我院在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移动信息技术在静脉输血流程的管理,保证了输血安全。

1  传统静脉输血管理流程的安全隐患1.1  传统静脉输血流程   护士接收、打印输血医嘱 → 持输血申请单到病人床旁使用姓名及年龄等方法确认身份(人工核对) →采集交叉配血血样 → 在血样试管上书写病人的科别、姓名、床号及住院号等信息 → 送检血样 → 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核对)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三查八对”核对受血者及血制品 → 床旁核对后输血(人工核对) → 书写输血护理记录。

输血操作的3个关键核对环节:采集血样、取血、输血。

1.2  传统静脉输血流程的安全隐患  ① 病人身份识别缺乏唯一性:尽管护士同时使用姓名、年龄等两种以上方式来识别病人身份,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但由于医院收治的病人民族种类多,同名或名字发音相同的病人较多见,且不同民族的病人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病人不能主动参与医疗核对,影响护士核对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② 血样标本采集错误的风险:病人配血样本的采集是输血高风险的过程之一,很多致死案例都是因为采集配血样本时未能正确核对病人或采血管贴错标签 [4 ] 。

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到病人床旁采集血样,到护士站撕下输血申请单“病人信息”部分并粘贴在血样试管上,此过程如果受到打扰容易导致错误发生。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检验单模式还是标本容器条码化,都不能解决床旁标本采集容易出错的问题 [5 ] 。

 ③ 无法查询输血医嘱执行人及实际执行时间。

现有的 HIS 中,对于医嘱的执行仅能追踪到校对、打印的环节,医嘱的校对者也被同时视为执行者。

近年来,由于血源紧张,医院在首先保证手术及抢救病人用血的前提下对部分病人采取预约用血,输血医嘱校对后距实际执行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且 HIS 的电子医嘱单无法查询输血具体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2  基于移动护理信息技术静脉输血流程2.1  移动静脉输血流程   护士接收、打印输血医嘱 → 生成并打印与病人信息关联的血交叉条码标签(科别、姓名、住院号及检验项目) → 使用手持 PDA 核对信息,采集血样 → 送检血样 → 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核对) →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三查八对”,核对受血者及血制品 → 床旁使用手持 PDA 核对信息,匹配后输血 → 扫描腕带,确认输血医嘱 → 书写输血护理记录。

2.2  移动护士工作站“静脉输血”功能介绍  ① 采血确认:护士站接收配血交叉医嘱,生成并打印与病人关联的配血交叉条码标签,选择试管并粘贴标签。

抽血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至床旁,先用手持PDA扫描病人腕带进行身份识别并提取检验医嘱,再扫描试管条码后即可进行采血,节省了人工核对的时间,保证了试管与病人信息的一致性。

 ② 输血执行:护士站打印“0.9%氯化钠注射液,输血用”医嘱标签,粘贴输液瓶签,两名护士在治疗室完成输血前 的 “三 查 八 对”后 至 病 人 床 旁 准 备 输 血。

使 用PDA分别扫描输液瓶签与腕带、血袋条码与腕带,提示信息正确后执行输血,再次扫描腕带,提取输血医嘱,确认执行。

3  结果移动静脉输血流程应用前后6个月输血不良及隐患事件的发生呈下降趋势,病人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有所提高。

详见表 1~ 表 34  讨论4.1  移动静脉输血流程的优势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在提高病人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6 ] 。

将移动信息技术用于静脉输血流程,保证了病人身份、血样及血制品核对的准确性,加强了输血过程的安全管理

流程中,输血医嘱项目与病人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血样标本采集、输血前对病人身份的识别及医嘱的执行均采用信息条码确认,其唯一性保证正确的病人接受了正确的治疗。

而且,传统输血过程中,对血制品的追踪仅在输血科发放环节有信息化记录,临床输血使用手工记录,不易查询。

移动输血流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操作替代手工操作,输血医嘱的执行全过程均被记录,执行者及执行时间均被保存在数据库中,一切工作有据可查,规范了输血护理工作。

护士查对更加便捷,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移动技术使护士工作站延伸到病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在病人床旁服务的时间,既使病人得到更优质、更贴心的护理服务,又保证了病人的输血安全,病人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4.2  移动静脉输血流程的不足   尽管移动静脉输血流程有较多优势,然而在新流程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护士对 PDA使用的依从性不高,遇工作繁忙或无线网络信号不畅时不用PDA 进行核对的情况;操作执行界面较多,血样采集及输血核对、查询时,需要分别进入不同界面完成。

其次,移动输血流程未解决输血科取血环节依靠人工核对的问题,取血程序及监管职责不清晰,取血剂量与医嘱申请剂量不相符等现象仍旧存在。

临床上,由于对输血知识掌握不足、受制于治疗计划等因素,存在血制品取回后不能及时输注甚至被浪费等现象。

提示医院管理者除加强输血程序监管,定期举行输血知识培训外,如何将先进的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取血环节及血制品输注时间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血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杜绝输血的安全隐患。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以 HIS为支持平台,以手持设备 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它将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扩展与延伸,实现了护士的床边操作。

该系统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7 ] 。

运用移动信息技术改进静脉输血流程,为安全输血提供硬件保障,降低输血风险,提高了病人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但输血过程仍存在不足之处,应重视对输血执行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合作,使信息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 [8 ]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