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RFID 技术的手术器械管理

2018-05-29 09:35:49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丁 燕

[摘 要] 目的 对手术器械处理与使用进行全程、实时、可追溯的管理。

 方法 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及术后的清点实施记录与全程监控。

 结果 将 RFID 技术应用于手术器械包管理中,随时可追溯手术器械使用环节中的信息,使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安全。

 结论 该系统的使用提升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的信息化程度。

手术器械管理是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手术器械进行系统、科学与规范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而且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医院传统手术器械管理中存在经常丢失、拿错、灭菌不合格、过期和信息存档困难等问题,强化手术器械流程管理,确保手术器械的使用安全,本院自2011 年1 月起依托医院局域网,与北京中航芯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管理手术包,对手术器械的使用进行追溯与管理,应用效果满意。

1 RFID 技术在手术器械管理上的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1]。

 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及软件系统3 个部分组成[2]。

 手术器械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 RFID 技术建立一套手术器械管控与可追溯系统。

从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到术前核查、术中及术后清点实施全程监控,使每把手术器械都能追溯到清洗者、打包者、使用者等信息,向下追溯到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可随时查询到手术器械的库存和使用状态。

1.1 手术器械的回收与交接 手术结束后由洗手护士使用 RFID 手持设备(PDA)扫描手术器械包上的RFID 标签,RFID 标签记录着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信息。

 根据需要在 RFID 标签中增加或减少记录,所有操作都要记录完全,以方便随时查询某个时间段内回收器械包的数量及丢失情况,然后将回收信息上传。

 洗手护士与供应室的器械护士进行交接,由器械护士用 PDA 读取手术包上的 RFID 标签信息,确认与实际接收的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和规格相一致后,系统自动记录日期和人员信息。

1.2 手术器械的清洗打包与灭菌 供应室根据回收器械的性质进行分类清洗,系统与清洗机互联,自动读取清洗机的工作日志,记录清洗设备的水温和水压等相关数据。

 将清洗合格的手术器械按种类打包并绑定RFID 标签,RFID 标签包括器械包类型、种类、编号、数量、包装人员编号与包装日期等信息(图 1)。

 进入灭菌程序后在灭菌信息模块中记录灭菌锅的锅次与锅号,每包手术器械灭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湿度、灭菌开始时间、灭菌人员、灭菌结束时间,方便随时查询灭菌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操作的人员。

 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检查维修,防止将灭菌不合格的手术器械下发。

图 1 打包配包流程1.3 手术器械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清点核对 手术当日巡回护士连接医院局域网后打开手术包追溯系统,下载手术相关流程数据,刷卡登录,输入患者 ID号,查询患者信息,确认核实患者信息,然后用 PDA读取本台手术所用手术器械包上的 RFID 信息。

 主刀医师与麻醉医师刷卡登录,与巡回护士三方共同确认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器械准确无误。

 选择手术包的名称,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手术医师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和缝针等的数量,如有器械缺少则记录器械缺少数量,返回主页,确认核对,自动生成手术物品清单。

 记录主刀医师、麻醉医师、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姓名,完成手术安全核查与术前清点的信息。

 巡回护士进入术中清点与术后核对模块的界面,与洗手护士刷卡登录后在切开皮肤前、关闭深部体腔前、缝合皮肤前、缝合皮肤后再进行三次的手术器械、缝针和敷料的清点,正确无误后关闭体腔,系统自动记录术中清点的信息。

 在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物品清点单打印出来留存于手术患者的病历中。

2 RFID 技术管理手术器械的特点2.1 手术器械包的信息记录更加准确全面 每个手术器械包都封装一个 RFID 电子标签,标签内部存有器械的种类、数量、规格、灭菌日期、发放、回收、清洗到术前核查、术中及术后清点等数据,整个流程中都可以读取这些数据,还可以随时补充数据。

2.2 确保了手术器械灭菌合格 RFID 标签记录手术器械灭菌的时间、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数据,出锅时根据采集的数据判断手术器械包是否合格,确保器械包灭菌合格后方可发出。

 在系统中设定过期器械包预警功能,当有过期器械包存在时系统将主动报警。

2.3 避免了传统器械包记录纸感染隐患 作为传统记录手段器械包记录纸实际构成手术感染源头之一,采用 RFID 管理和追溯系统后不再使用记录纸,避免了感染隐患。

2.4 RFID 标签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RFID 标签具有热传导惰性,可耐 143℃高温和 3 个大气压,可重复使用约10 万次,使手术器械的灭菌成本大大降低。

3 效 果3.1 提升手术患者的安全 手术器械的信息管理与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有直接联系[3] 。

 RFID 手术包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术前核查、清点全程均能追踪到时间、人员、地点、数量等信息。

 相关管理者通过阅读 RFID 标签可以了解手术器械包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便于每个环节责任到人,全程可追溯。

 RFID 技术的使用能快速反馈手术器械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时可立即追溯到是哪个环节、哪个人员出现的错误,根据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提高医院对手术器械管理的能力,防止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巡回护士在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通过用 PDA读取手术患者的腕带信息进行电子核对,然后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三方核查进行人工核对,有效避免错误的手术患者、错误的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

 使用 RFID标签可追踪手术全过程,既保证手术器械灭菌合格,又记录切开皮肤前和关闭体腔前、后手术器械、敷料和缝针等的清点情况,防止发生手术物品遗留于体腔。

 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升手术患者的安全。

3.2 节约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RFID手术包系统可根据无菌包的灭菌日期自动计算有效期,解决工作人员手工计算的繁琐,从根本上克服人为计算的错误,提高统计数据的快速性与准确性[4] 。

 整个手术器械处理及使用流程均由 RFID 系统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操作,各环节医护人员的操作均自动记录在案,节约人力成本,明确人员职责,增强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手术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现象明显减少,提高工作效率。

 RFID 标签可反复读写约 10 万次,减少纸质手工记录的数量,降低医疗成本。

 患者可根据需要随时获得相关信息,节约医护人员翻阅病历查询的时间,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 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 提升医院的品质RFID 手术包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使用实现了手术器械包各环节具体信息收集的可视化,将工作人员—患者—手术器械包实行绑定,实现手术器械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方便民众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品质。

RFID 手术包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医院手术器械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