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科部门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内外兼备”

2019-01-23 10:30:55 爱德腕带 阅读

最近看到HIT专家网关于“落后就要挨骗”的几篇HIT文章后感同身受,信息科要想防止被忽悠,一定要加强自身内功修炼;“内功”加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外功”的锻炼。

关于加强外功,我想到以下几点,与大家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换一种方式做沟通协调

如何把你理解的IT术语解释给周边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大家的专业领域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医院信息人员(排除那些医疗兼职信息工作的大拿们,特指一直从事IT行业的信息科同仁)是面向医疗行业的技术人员;医院业务部门的同事则是医疗专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是从患者、管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对IT的理解自然和我们不太一样。

在沟通的时候,如果我们用的IT专业术语过多,很可能带来沟通效果不佳,正如同医师跟我们讲“二尖瓣和三尖瓣经皮置换修复术”一样,我们听完后也是一脸的迷茫。如同医护人员要用患者能听明白的话在和患者做沟通,同理,我们也应该用医护人员能听懂的语言和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举例】

前几天,我和两位临床专家讨论关于一个设备数据的存储方式,有JPEG和DICOM两种存储方式(这里不讨论JPEG和DICOM的存储技术哪个好,只是在特定场合下采用哪种方式更好)。我在跟他们汇报沟通的时候,洋洋洒洒说了半天,譬如:两种方式各占用多大空间、数据如何交换、三维重建应采用何种方式、分别存在什么问题等。两位专家听完只说了一句:“你说的有点没听懂。”一时冷场。

后来我意识到,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应该换一种方法来描述。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不是都可以解决患者疾病?采用哪一种手术方式呢?是不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和自身体质等相关因素来决定?信息化亦是如此。上述信息化的需求场景是互联互通、三维重建,选择数据存储方式就如同为一个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一样(如此类比不知道大家认为妥当否)。如此描述之后,两位专家的话语立马多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当然对于信息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不一样了。

加强信息化宣教

临床上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目的是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如何预防发生和配合疾病的治疗。同理,信息科要想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同级职能部门的配合,一定要加强信息化方面的宣教。

【举例】

我们信息科人员天天把DICOM挂在嘴边:影像最好用DICOM来存储,这样的好处是标准统一,设备要支持DICOM3.0,要有store、worklist、mpps等选件,等等。我们的理解角度是,要做好数据按标准采集,做好数据互联互通。但是对于大多数应用科室来讲,他们关注的是质量、安全、效率,希望选择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来开展工作。

于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一直在宣传DICOM的好处,譬如:能给临床上阅片带来的便利,医技医师们能在设备上直接查询到患者信息,不用二次录入。当然,找到合适的场景更重要,正式的场合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会议、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等,此外还有私下的小型的聚会、面对面的沟通等。

通过不断宣传,我们获得了应用科室的支持,采购的设备(当然现在的影像设备基本上都支持DICOM3.0标准)都增加了这些选件,甚至设备科要求合同条款上必须包含和院内PACS对接,让我们后续的设备对接工作轻松了许多。必须给我们医院设备科领导点赞!

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上文提到合同,笔者也在不同场合听到专家们讲课:能争取软件系统源代码的最好争取源代码,有数据结构字典的争取数据结构字典等。但在实际运作中,数据字典还好说些,内功强的不怕,稍弱些的一般也能争取到;但源代码往往是牵涉企业商业秘密,也听到过有签署非商业密码代码开放的协议,有部分代码(医保等地方政策)开放的协议。

我觉得作为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在争取源代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能争取最好,不能争取的也应另辟蹊径。

现在,国家、省市层面都有不少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和要求,比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河南省数字化医院建设指南、河南省数字化医院评审标准等。根据以上标准和指南,在医院层面上形成信息化建设制度,目的是让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达成共识,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在合同中把信息化要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定义到合同中,当然,合同还应该包含维护周期内的技术响应时间、验收标准等,通过制度、合同来约束和预防,最终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少走弯路。

内修于心,而外修于形。外功修炼可以用一些“拿来主义”,而内功修炼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朝夕苦练。苦练内功,勤修外功,方能内外合一,预防“挨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