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熟悉HIS系统构造同时 也要谨慎选择厂商

2019-06-18 15:17:47 爱德腕带 阅读

       近来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华为在多年前已经设想在“极限危机”下的解决办法,也是这么做的。因此没有被“休克”,而是将内部的“备胎”全部转正,化解了大部分危机。

       现在医院的HIS软件系统基本是采购厂商提供的信息系统,医院基本没有自主权和后续研发及维护能力。一旦出现“极限生存假设”,那么医院后续的维护、问题处理、报表、接口等将怎么办?妥协、换系统?不论哪种方式,医院付出的代价都将是比较大的。

       那么,为什么医院信息化也要考虑“极限生存”问题?

       首先,有的HIS厂商“突然死亡”——国内林林总总这么多HIS厂商,已经有医院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况且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其次,有的厂商与医院之间产生某些“不愉快”而中断合作,不再进行后续维护,甚至设置了一些障碍,不敢想象医院的正常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第三,医院单方面更换系统已经比较普遍,只有衔接比较顺畅,主要业务才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遇到前两种情况,医院怎么办?有人会说:“换系统!”但换系统的代价是什么?意味着所有将从头再来,数据不连贯,医护人员重新学习,接口重新来过,报表重新做……总之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太大。

       那么,院方除了“被迫”换系统和“妥协”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其实医院如果能修炼好“内功”,就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要熟悉HIS系统的构造。HIS系统是构建在操作系统上的,由编程语言编写和数据存储构成。编程语言负责将业务需求转成业务目标,数据存储负责承载业务目标的部分或者所有发生的业务内容。市面上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可以简单地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种。熟悉主流软件和数据库的人才,在市场上比较容易招到,稍加熟悉相关业务,便可上手解决一些问题;而“非主流”的软件和数据库,资料相对泛泛,人才也相对较少。

       认识到上述软件系统的结构,那么应对的办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1.深度学习“非主流”语言,要由“门外汉”向“专家”转变。组建相关业务人员,在“蜜月期”与厂商深度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直到相关人员可独立处理相关业务和编程内容,这样一旦出现假设的“极限模式”可快速上手解决问题,不会对业务造成很大影响,为下一步决定争取时间。但这需要医院信息科具有一定编程或数据库基础知识的人员参与并实践,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并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做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厂商的维护压力,也能够提高信息科的整体实力水平,进而对外围系统进行共享研发和维护,是一个互相促进、双赢的办法。

       2.“主流”语言的学习相对简单,资料非常丰富。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在此不再缀述。

       3.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业务软件系统。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主动权完全在院方,而且可以按照院方的业务发展进行业务的“堆积”。目前而言,很少有医院具备这样的实力发展自己的软件队伍,原因是多样化的。其实这样投入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一般医院承担起来比较困难,但有实力的医院已经有成功案例。

       4.构建数据中心。很多医院已经开始构建数据中心,这是趋势也是必然。即使出现问题换系统也不会造成数据中断,可以让珍贵的数据得以连续,好处不言而喻。

       实际上,医院有现成的软件和数据库环境,不管是理论培训还是实操培训都能相对容易地做到。关键就是看相关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说白了就是想不想学、愿不愿学。

       当然,任何一家医院与厂商的良性循环的合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医院与厂商长期良性的合作才能促进厂商不断创新,为医院提供持续有保障的服务,也能让医院获取更多、更稳定的产品。

       题外话:近年来有个“异构数据采集技术”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这个技术可以不用开发商提供源码和数据库,就能轻松进行数据的重新整合。这样的话,换系统、接口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但市场应用效果怎么样?能不能做到全数据收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探讨一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