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院区核心系统一体化的标准和好处

2019-10-18 17:21:56 爱德腕带 阅读

heiheihei.png

2017年9月底,王力华调任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王力华主任做出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事”。比如刚刚过去的中秋前夜,北京友谊医院就上演了一部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实战演练的“大片”,不少业内同行都纷纷为其点赞。日前,王力华主任接受采访,畅谈个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多院区核心系统一体化部署

对王力华主任而言,这两年最大的“大事”莫过于通州分院区开业。2018年12月22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分院试开诊。王力华调到友谊医院还不足一年,就赶上医院的这件大事儿——在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新华医院的旧址上建立分院区。

当前,很多大型医院都建有分院区,多院区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也是很多医院关心的重点问题。“整个新院区信息化建设使大家深切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支撑全院医疗业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王力华表示。

据介绍,北京友谊医院采取两院区一体化部署方案,共用一套核心信息系统。通过在通州的“副中心门诊部”,形成三点环状网络链路方案。在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网络、机房、终端等统一部署;在应用系统方面,借助新院区建设的机会,在短时间内新上线了多个业务子系统,同时,形成了预约挂号、就诊卡、电子病历模板、就诊数据等方面的跨院区协同。此外,还完成了BI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了门急诊、住院流量报表等院区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

“通州院区开业的任务时间紧迫,信息化建设实施周期不到三个月,所以对HIS的考验特别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顺利开业,跟我们信息系统底层架构和集成平台的灵活性、高可配置性密切相关。”据王力华介绍,北京友谊医院的底层架构采用了InterSystems的Caché高性能数据库和HeatlhShare Health Connect平台(即原来的Ensemble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专为医疗行业设计的企业服务总线,能够无缝的联接所有患者信息源,InterSystems产品和技术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灵活性和可配置性,能快速满足分院区在流程、科室、人员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如果没有这种前瞻性的预设置架构,则无法完成这种本地化部署,只能进行单独研发,而开发写代码,则比较耗时耗力,非短时间能够完成。”王力华说。

王力华进一步分享了几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院区登录,原来登录时没有院区选项,改造后,用户在登录界面可以选择院区,而且以后登录时系统都会默认选择这个院区。再如:跨院区操作,通州院区采集的标本要送到西城院区来检验,还有一些检查项目在通州院区没有,只能到西城院区做,医生就能直接在系统中开西城院区的检查单,进行跨院区的医嘱操作。还有打印出来的单据和表单也是不同的,要区分出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这些都是在系统中可配置的。

王力华谈道,多院区一体化部署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首先在管理层面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一是管理机制,不同院区是否有同样的管理模式、同样的法人;二是时间要求,新建一套系统的时间比较长,一体化部署的时间短;三是经费预算,两套系统比较贵,还包括后续的运维、升级等费用。

其次在技术层面要考虑两点:一是地理位置,如果分院区距离不是特别远,在同一个城市内,可以考虑一体化部署;但有些医院跨省建立分院区,这样就很难进行一体化部署,只能做数据交换了。“通常距离在百公里以内的,我特别建议先拉光纤、再进行一体化部署。若是分别部署,后续会有很多问题,我碰到过这样的医院,他们后来也想整合到一起。”王力华说。二是系统性能,系统的架构要支持多院区,支持门诊量的增加。如果原有系统比较老旧需要升级,那新院区可以上一套新系统,等新院区系统稳定后再更换老院区的系统。

基于FHIR推动互联互通

去年,王力华主任申报了一项CHIMA的课题——《基于FHIR的互联互通标准研究》,在InterSystems特邀FHIR专家支持下,她组织了一些医院和集成项目多的厂商共同参与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目前课题正在准备结题,后续将完成课题报告。

课题不仅探讨了FHIR标准的一些方法学内容,包括对标准的扩展和定义,而且为这些在国外适用的标准寻找了一些国内的应用场景。“我特别想把课题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研究这一单一层面。”王力华主任介绍,目前已有三个项目在利用FHIR做实施,分别是:患者注册、门诊挂号、检查申请单,这三个项目正在医院现有的集成环境里做开发,预计今年10月会完成测试。据了解,这也是国内医疗行业真正把FHIR应用到具体项目中的首个尝试。

“对于医疗信息标准,我个人是有情结的。大概20年前,我就开始接触医疗信息标准,当时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成立了电子病历委员会,作为一名新人在前辈的引领下学习了一些国外的标准,比如HL7IHE等,当时也邀请了一些国外专家过来讲一些方法论,试图推动国内医疗信息化标准的发展。”王力华主任回忆道:“这些年,我一直认为标准很重要,并高度关注标准的发展,比如HL7从V2发展到V3,我都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后来发展到FHIR,王力华认为,相对来讲FHIR已经克服了以往的问题,后续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在推广标准时参考了国外标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有必要对FHIR的方法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当然只是个尝试。如果尝试的效果非常好的话,我们可能会在友谊医院整个的集成平台项目里做一些扩展和完善。”王力华介绍说,“后续还希望在更多的场景上做一些尝试,如移动应用。国内很多医院都对此特别感兴趣,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广东的一些医院,我们也希望能为国内医疗行业的互联互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谈到集成平台,王力华还强调,医院要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掌握集成平台的主动权,目前很多医院也具备这一能力。现在国家的互联互通测评和电子病历评级,都鼓励医院要自己掌控技术,而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

信息化离不开临床的支持

2018年上半年,王力华主任刚到北京友谊医院不久,就做好了北京友谊医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并申请到一些财政资金的支持,把原有不太理想的系统换掉、缺少的系统补齐。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做起,把基础打牢,逐步建设及整合现有系统,做到顶层设计、逐步实施。

“信息化规划很重要,但规划容易,落地执行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会遇到各种困难。实现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这都是正常的。”王力华主任强调,信息中心的规划一定要与各个科室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如果信息中心特别想建一个系统,但科室没有需求的话,那就先等一下。

“北京友谊医院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接手信息中心工作以来,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都很迫切,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信任。临床部门对信息化工作非常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王力华主任对友谊医院这个平台特别感恩,“但凡信息中心工作能做得好一点的,绝对离不开临床的支持,否则会寸步难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