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佩戴医用腕带“乌龙事件”的发生?

2021-06-22 14:22:32 爱德腕带 阅读

  医护人员的三查七对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伙伴”,那就是医用腕带。为患者佩戴医用腕带,本意是通过识别腕带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实行有效的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但因疏忽、缺乏沟通等导致的腕带“乌龙事件”却闹出了不少笑话。

 

以下分享的是来自某医院的真实案例,一位住院患者竟在住院期间佩戴了4条腕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分享来源:中卫护研院的作者 孝感市中心医院 许艳梅)

12月15日下午患者由感染留观病房转入肾内科,护士严格按照转科流程办理,并落实了患者右手手腕带的核对,均无误。护士下班前与夜班护士A进行了交接,半小时后患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送至病房,夜班护士A和护士B收到血后,打印了血型单,双人核对了血液。

患者是一位71岁高龄的血液透析患者,右手内瘘,护士B拿着PDA寻找患者左手的手腕带,扫码显示失败,仔细一看住院号是6字开头,除住院号外,患者其它信息均一致,均为8字开头的住院号,立即电话询问责任护士,立即报备护士长,与收费室沟通补打了新的手腕带,拆除了左手6字开头的腕带,佩戴了新的手腕带。

12月16日早上病房交接,护士C查看患者内瘘时,再次发现了住院号为6字开头的腕带,为了一探究竟,掀开了右手的手臂,发现上臂还有一条住院号为8字开头的腕带,询问患者腕带的来历,患者自诉都是住院缴费时发放,病房护士佩戴。

经过多方了解得知,患者12月14日门诊就医,医生建议到肾内科住院,由于未做住院准备,患者在血透室办理了出院,顺便将肾内科的住院证办理了入院手续,打算12月15日入住,但12月14日晚上患者因发热被急诊通道送入了感染留观病房,并办理了入院手续,感染留观护士C按照腕带佩戴制度将住院号为8字开头的腕带佩戴于右手,12月15日患者续费后,将缴费单与住院号6字开头的手腕带给护士查看,感染留观护士D习惯性将腕带佩戴于右手,下午转科后,患者住院费用不足,肾内科通知患者家属缴费,家属续费时使用肾内科的住院证进行,收费室电脑显示患者未入科,自然的再次打印了该住院证对应的住院号为6字开头的手腕带。家属返回病房后同样将缴费单和腕带给护士查看,肾内科的护士E看到患者的手腕带,根据专科特点,将住院号6字开头的腕带佩戴于左手腕。

QQ截图20210617144814.jpg

事件线索图

 

患者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住院号的多条腕带呢?出现以上“乌龙事件”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患者对腕带知识的一知半解。患者不知晓住院期间腕带如同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二是不同科室护士缺乏及时的信息交流。护士打印第二条腕带时,未能及时询问第一条腕带的去向,导致差错的发生。

pexels-photo-5214962.jpg

每个看似简单的小步骤,一旦疏忽就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一方面会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就医体验差,满意度低,降低对医院治疗的配合度。另一方面管理上的混乱,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加大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那作为医院方,该如何规避腕带“乌龙事件”的发生呢?

 

做好腕带的宣教,落实告知回访的义务

不断完善腕带识别制度及腕带佩戴管理制度,佩戴腕带的前后应做好一核二宣三访四追踪。病人从住院处办理好住院手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手中拿的腕带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主管班护士作为病人进入病区第一个接待病人的护士,在办理入科手续时,要亲自核对,亲自为病人佩戴好腕带,并且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间必须“一人一带”,不可随意摘取腕带,告知佩戴腕带的作用,让病人知道腕带上的二维码里所包含的信息对往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按时回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了解患者佩戴后是否有不适或排斥心理,及时安抚患者并调整腕带。对于问题患者及病情变化及特殊治疗的患者做好追踪,以保证腕带的正常佩戴。

 

各科室随时保持联动,防止信息滞后

各个科室随时保持联动,及时更新患者进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沟通方式解决信息闭塞。坚持“一个住院病人对应一条腕带”的原则,如特殊情况需再次打印,应该与对应科室做好沟通,患者出院时应及时取下腕带进行销毁。

QQ截图20210617150512.jpg

腕带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住院期间随身的“身份证”,只有守护好它才能推动治疗顺利进行。随着腕带的全面普及,相信腕带的重要性也会深入人心,“乌龙事件”将会越来越少,腕带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