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护好患者隐私的前提下使用身份识别工具?

2022-02-21 10:47:13 爱德腕带 阅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制度。来院就诊的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由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如实登记录入,并制作腕带、身份识别卡等身份识别工具。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查看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有效防止误诊、漏诊等乌龙事件的发生。

 

目前身份识别工具主要有腕带、照片、身份识别卡、新工具/技术等四种。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认为佩戴腕带、身份识别卡会给他们的身份贴上“标签”,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对此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甚至阻挠医护人员为其佩戴。这不仅让身份识别制度无法顺利落实,还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QQ截图20220209173712.png


如何平衡好身份识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医院急需探索的课题。许多医院意识到,在使用身份识别工具时,还应注意保护患者信息及隐私,维护好患者权益。

 

以下我们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几点小建议:

 

1、“做好隐私保密管理”

医院有义务保护好患者隐私,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医院需对患者身份隐私信息进行有效地保密管理,并叮嘱患者随身保管好个人腕带、身份识别卡,佩戴期间不能私自摘除或调换。患者出院后,医院必须及时对患者的腕带、身份识别卡进行销毁,防止患者信息被违法利用。

QQ截图20220209173538.png


 

2、“把标识颜色藏起来”

腕带有多种颜色,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利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知道患者病况。但是腕带显眼的颜色无意中泄露了患者隐私,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我们建议改用有颜色的锁扣来区分患者。一次性锁扣相较腕带,色彩没那么醒目,过路人不会快速注意到锁扣的颜色,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

QQ截图20210722100257.png


3、“分散信息,降低风险”

不将某种工具作为身份识别唯一途径,而是采用多种工具识别,分散患者信息,降低大量隐私一次性被泄露的风险。建议医院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工具,除了保护隐私,还为医护人员识别工作提供多重保障。

 

4、“新技术加持,保密到位”

整合新技术(如条形码、RFID等)优化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对身份识别进行加密保护。目前大部分医用都用上了带有条形码或二维码的识别腕带,医护人员查看时需借助PDA扫描才能获取信息,这为患者隐私加了一层双保险。另外,RFID芯片腕带发展日益成熟,爱德RFID芯片腕带采用“书写信息+条形码/二维码+芯片”三者结合的形式,非接触远距离读取,使用更精准安全。

adhsjjju5.png


 

在保护好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善用身份识别工具,落实身份识别制度,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进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