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2005-2014年某院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2016-08-27 10:00:13 爱德腕带 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在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了解某院2005年-2014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加强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以某院2005年~2014年住院死亡病人为统计分析对象,并严格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以住院病案首页的出院诊断进行统计汇总,数据应用Excel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005年-2014年10年期间共收治病人391602人次,死亡4702例,病死率1.20%。死亡患者中,最大年龄为102岁,最小为出生后13天。从表1中可见,60岁~79岁年龄段最高平均约占35.9%,这与国内大多报道一致,低于山西省某综合医院的45.20%。20岁-40岁年龄组死亡人数近年明显增加,60岁-79岁年龄段人数逐年减少,80岁以上年龄段人数逐年增加。

表1 2005年-2014年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005年-2014年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2 住院死亡病人不同性别构成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性死亡3361例,占71.48%,女性死亡1341仅占28.52%,男女之比为2.5: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略高于河北省某医院报道的1.87:1。女性0-19岁年龄组及60-79岁年龄组死亡构成均高于男性同年龄组4个百分点。

表2 不同性别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不同性别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3 死亡疾病构成与顺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居前三位,前三位疾病死亡人数为3057例,占死亡人数的65.01%,与山西省某综合医院的顺位稍有不同。其中尤以肿瘤最为突出,连续9年居首位死亡1560例,损伤与中毒近年来成为上升较快的死亡原因,这与国同其他报道略有不同。

表3 住院死亡病人疾病按系统顺位及构成

住院死亡病人疾病按系统顺位及构成


3 讨论


3.1 年龄分析 60岁-7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最高,平均约占35.9%,这与国内大多报道一致,主要与老年人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有关。此年龄阶段人群随着年龄增大,体质变差,住院合并症也增多,因而较易造成死亡,8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相对60岁-79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正逐年增加,这是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疗需求,提示我们应该多加强对此年龄阶段的患者的关注;20岁-40岁年龄组死亡人数近年明显增加,多死于损伤与中毒,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辆增多,交通事故多发,应加强安全教育,规范交通秩序,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2 性别分析 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工作性质、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有较大的关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男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女性,同时男性社会活动多,应酬大,所面临的健康危害因素多于女性。但女性0-19岁年龄组及60-79岁年龄组死亡构成均高于男性同年龄组4个百分点,女性0-19岁年龄组死亡多为先天性疾病,某院加强医院各学科建设,提高医疗质量、护理水平、改善医疗环境,完善医疗需求,内外科协调发展,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慈善活动,贫困及偏远山区的女性先天性疾病多得到救治。60-79岁年龄组死亡多为恶性肿瘤。


3.3 疾病分析 对死亡病例的分析还发现死亡疾病的构成以肿瘤最为突出,连续9年居首位死亡1560例,恶性肿瘤除了遗传因素外,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加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适当运动,有条件的最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技术,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面向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来源:节选自《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6年第8  作者:贺美林 彭传薇 刘琛玺 邱娟 陈贤展 杨华娟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