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标识腕带在小儿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2017-08-22 09:33:46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彭晓燕, 李敬满,高明月 

 病人标识是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使用准确而可靠的方法进行身份标记以方便识别, 标识腕带能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而引发的医疗事故。

 小儿外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 可因年龄小, 无理解表达能力或术前紧张恐惧、应用镇静剂及病情等某些原因, 有时不能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 只能接受被动识别, 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2006 年开始, 我院对手术病人使用身份标识腕带,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   选择一次性无毒无味的医用软塑料腕带, 长约 16 cm, 一端宽约 1.8 cm, 是填写病人资料的标签, 另一端较细, 有数个小孔, 可随手腕的粗细调节腕带长度。

 腕带设有一次性不可逆按钮, 按钮扣上就不能随意拆除或调换;材质良好, 柔软光滑, 不会引起皮肤过敏或损伤病人;男孩采用蓝色腕带, 女孩采用粉色腕带。

2  使用方法   病房护士为病人做术前准备时, 在腕带上用圆珠笔填写相关资料:病区、床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或部位(需区分左右侧的, 为避免汉字“ 左”“ 右”易混淆, 可分别用英文“ L”“ R”来表示;如手术名称较长的, 可只写主要的手术)。

要求字迹清楚, 工整。

 由双人核对无误后将腕带松紧适宜地系在病人左腕部(或不影响手术部位的肢体手腕 、脚踝等), 并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使用目的及意义, 嘱勿随意取下或用水用力搓洗。

   手术室人员接病人时, 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人资料、术前准备情况, 然后核对腕带上病人信息, 确认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

 进入手术室放至指定手术间后, 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腕带再次核对有关内容, 要求病人、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四者内容相符才可手术, 如有疑问,及时查明纠正。

3  小结   我国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建立“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作为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严格防止手术病人、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身份标志腕带能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 提高医护人员在诊疗关键流程中识别病人的准确性, 对提高护理安全非常重要, 尤其在病人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身份时标识腕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对小儿外科手术病人使用身份标志腕带能有效保证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对病人及手术部位快速准确地识别, 有利于查对制度的落实 [ 4] ;腕带系上后不能随意拆除或调换, 以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和正确性, 防止口头核对时病人因疏忽、随口误答、理解错误或其他某些原因而出错;病人无痛苦, 乐于接受;方法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