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德老年护理教育差异,哪点戳痛了你的心?

2017-08-30 09:52:32 爱德腕带 阅读

中国和德国虽分处亚欧两地且国情不同,但都面临着人口发展的严峻挑战,两国在老年护理教育方面值得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


小编翻阅文献,总结了中德两国在护理教育方面的五个差异。


专 业

德国老年护理培训是由联邦政府规定了老年护理教育的四大范畴。一 :老年护理的任务和知识技能,占 57%。二: 辅助老年人制订合理的生活方式,占 14%。 三: 法律和机构框架条件,占 8%。四:老年护理专业,占 11%。


对比我国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自 1994 年开始至今,尚未构建专科护理制度和专科护理教育模式 。一些学校护理教育没有开设老年护理课程或即使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其在整个护理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护生能力培养未到位,造成培养出的护理人员没有明确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是什么,不能评价护理实施结果。


生 源

德国老年护理教育对象前提是身体健康,最低学历要求完成 10 年基础教育获得综合中学毕业证书,或者获得实科中学毕业证书,或类似的被认可的教育水平,即完成普通初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学业均可申请学习老年护理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没有入学考试,最低年龄 16 岁,不设年龄上限。


学制3年,通过学校毕业考试即取得老年护士执业资质。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可以与普通护理人员一样执行医嘱和治疗护理,如注射等操作。他们主要在家庭门诊、社区、养老机构等从事护理工作。


对比我国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各层次的护生,护理教育一直以培养通科护理人才为主,尚未构建专科护理制度和专科护理教育模式。



人 员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要统一接受专业培训,队伍建设稳定发展。德国很重视养老护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从业人员都要接受统一的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 入门严格,因而队伍比较稳定。


目前德国的老龄化程度在欧洲位居第一,劳动市场对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加之德国护理职业教育有非常畅通的晋升发展机会,吸引了一批喜欢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从业,且失业率较低。


对比我国

据各地调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人数偏少、年龄偏大、职称偏低、专业知识和技能亟需提高及单位对老年专科护士重视不足等问题,且都是由一般护士转型而来,或由没有经过专门老年护理教育培训,没有注入资质的护工承担。


年轻人不愿选择养老院就业,主要是因为待遇低,伺候人不体面,工作时间长,很辛苦,选择养老院就业觉得社会地位低等原因。一般卫生护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医院就业。



实 践

“双元制”是联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模式,它是以企业为主, 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的中间层次的技术人才。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临床见习,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老年护理专业,入学前,学生既要向职业学校递交学习申请,也要向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或移动护理服务机构、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等递交实践申请,只有双方都同意接收,才算正式“有学上”。虽然各州各校课时比例不尽统一,但基本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 1∶1,甚至更高。


对比我国

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训基地普遍空白。目前多数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实训室,多是依附于临床护理或康复医学,实践技能训练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达不到实验目标。



考 核

考核分为实践考核、笔试、口试三类,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其中实践评分占重要比例,主要是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应变能力等。如果某一项考试不及格,允许有第二次补考机会;若仍不及格,就取消继续学习的机会,不容许再学护理。通过考试者由学校颁发欧盟承认的毕业证书和护士职业许可证。


对比我国

以培养通科护理人才为主,尚未构建专科护理制度和专科护理教育模式。




小 结

我国老年护理要形成以工作过程、岗位需求、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充分将学科知识分解为实践应用,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补充老年职业法规、老年心理、老年康复、养老机构管理、互助合作、质量控制等主题课程,形成以实践行为为导向的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