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 新的医疗管理服务概念——江苏医改

2016-06-14 11:54:08 爱德腕带 阅读

江苏医改:医疗物联网 刷新医院管理服务概念

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与过去很难挂上号的专家医生面对面问诊;通过预警信号,值班护士可以观察到病人输液还需几分钟完成;医生携带移动临床终端互联网技术一旦与医疗服务联姻,改变的不仅是就医方式,更搅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说,江苏是全国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的四个省份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依托互联网+健康新模式,突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建设健康江苏高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医疗健康服务。

远程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

今年7月,浦口区68岁王大爷突发心脏病,家人立即将他送往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医生马上打电话请鼓楼医院专家会诊,专家打开远程影像诊断系统,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监测中心,远程传输医学心电图像,鼓楼医院的专家遥控指挥,指导社区医生做了关键性的应急处置,争取了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乡镇卫生院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推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上,信息化成为江苏破题的有效手段。据王咏红介绍,江苏正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疾病移动诊疗平台和区域医疗绿色中心,通过远程会诊,可较好地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有效地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促进各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省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处处长王爱年告诉记者,今年1月,南京市远程医学会诊中心依托鼓楼医院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共有10家医院介入。有了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将来病人不管在哪里就诊,都可以申请三级医院专家的会诊;遇有车祸等紧急状况却无法赶到大医院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120智能急救系统,得到妥善、有效的应急处置或指导;可以集中进行医检、阅片会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通过远程手术示教、远程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透露,南京将加快推进各大医院的接入。未来不仅要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外知名医院、已有远程医学平台融合对接,还要对接南京郊区、南京都市圈城市和新疆、西藏等地。

记者了解到,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地还建立了区域性影像、检验检查中心,在医疗集团内部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由大医院为基层集中读片、远程会诊等,让患者能在基层得到大医院高年资医生的诊疗服务,减少了舟车劳顿和经济负担。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顾帮朝告诉记者,信息化也为应急注入新元素。比如,镇江目前已经开发软件,突发状况的病人刚上救护车,120急救人员就立刻把患者的相关情况传输到送达或者转运医院的急诊科,医院急诊室马上作出医学分析和判断,人还没到医院,相关的处置措施已经准备好,病人一到急诊室就可以开展最快的救治。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省级危重疾病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年内将初步建成,远期将覆盖110家县(市、区)级医院,借助移动4G网络,使专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和现场指导。

数据显示,全省已有近2/3县(市、区)依托中心医院资源优势,建立了区域性检验检查、影像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物联网技术,刷新医院管理服务概念

搞错病人、把手术器械落在病人的肚子里。美国CNN曾发布过十大医疗失误。如何应对这些医疗失误?无锡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敏亚认为:医疗物联网=移动+感知+健康,通过清晰的流程和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条形码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类差错。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除了诊疗卡之外,还会得到一个带有条形码的医用腕带,医护人员手持EDA只要对准病人医疗腕带上的条形码,EDA就会自动地与医院的后台信息系统无线连接,屏幕显示病人医嘱执行情况和病人生命体征各种情况。信息匹配后,医护人员才会进行下一步工作。

无锡市人民医院日均门诊人数达到7000-8000人,通过使用预存诊疗、一次付费的就医新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看不到拥挤的挂号排队情况。病人手持一卡通,就可以完成挂号、结算、检查、检验、取药等流程,真正实现了无纸化管理。分诊排队叫号、电子显示屏、呼叫终端等数字化管理使诊疗流程变得人性化和智能化。陈敏亚坦言,现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医院的整体运行情况就尽收眼底,使得医院管理决策更科学、更有效率。

实践证明,在医疗卫生领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应用,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极大的推动。王咏红说。

据了解,省卫生计生委将按照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江苏云服务计划,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共享,老人慢病管理实现社区化

在南京锁金村社区互联网+社区慢病医养中心心理诊疗室,74岁的居民陈阿姨正躺在诊疗椅上深睡,她头上戴着监测仪器,一旁的慢病医养中心签约医生张欣正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读取相关数据。原来陈阿姨长期失眠,每天无精打采。张医生将数据传送到社区门诊与省中医院等合作的远程保健平台,再由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并提供治疗或康复意见,今后的康复理疗也可在社区完成。

我国中老年人平均患慢性病高达3.1种;有些甚至患有5-6种疾病。全国已有2.1亿老年人,慢病正严重危害老人的生存质量,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说,社区慢病管理是解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切入点。王爱年告诉记者。

我现在至少有700户的粉丝居民!常州五星街道全科医生王月华自豪地介绍,借助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辖区内居民每一次的就诊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在开展诊疗时,患者刚坐下来,什么话也不用说,医生便对其历次就诊情况了如指掌。

王爱年介绍说,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有了健康档案浏览器后,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间的信息障碍被打通。比如一名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完成后,需要到社区进行康复,那么社区医院就能在电脑系统中调阅这名患者的全部就诊经历、用药、手术情况等,这对于患者后期康复非常必要。

据了解,到十二五期末,江苏已经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服务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率先与国家级平台进行对接。到2020年,江苏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并做到信息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坚实保障。王咏红说。



标签:  物联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