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掌上移动查房系统的应用实践

2016-07-12 15:16:36 爱德腕带 阅读

医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医二院)创建于1869年,其前身为英国圣公会在华设立的杭州广济医院,1885-1925年医院附设的广济医校是国内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


1989年,医院作为试点在全国首家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和浙江省示范文明单位;2008年,获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多次以高标准通过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评价;2013年,在全球首批通过JCI国际学术医学中心评审,又作为首家医院顺利完成了卫生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核定床位3200张,2014年门急诊量351万人次,住院手术量近5.4 万人次,年出院量10.5万人次,平均住院日8.26天。


自2007 年起,我院就积极探索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先后与全国180余家地市医院及基层医疗中心建立协作关系,并与其中8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可视远程网络体系,开通远程教育网络,用于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受众人次已逾18万。


近年来,医院在门急诊、住院医护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上持续加强功能改进和信息整合,大力推进电子化临床路径应用,逐步有序实施电子签章和医疗流程无纸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随着“互联网+ 医疗”概念的持续升温,在移动护理已经得到成熟应用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建设与电子病历无缝整合的移动查房系统,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移动设备技术,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是我院近期重点关注的信息化工作之一。


系统功能要全面


1.设计背景


传统的医生查房模式主要包括:通过病历夹翻阅各种纸质病历文件;通过在医生办公室电脑工作站上调阅电子病历;通过移动查房推车配置的移动电脑工作站调阅电子病历等。


既要解决翻阅纸质病历方式的效率低下、不及时和不完整的弊端,又要解决采用移动查房推车方式的操作繁琐、速度慢、体积大的问题,我院通过与京颐股份合作开发掌上移动查房系统,旨在为医生提供一种易于随身携带、操作简便、信息交互全面及时,能够满足院内、院外多种场景的移动查房方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2.系统功能


为了满足临床医生实时获取查房资料的需求,我院设计的掌上移动查房系统支持统一的后台数据交互接口,支持两种方式实现应用接入:一是在院内无线局域内网环境,通过苹果的iPad mini 移动平板电脑接入无线网络的移动查房系统;二是在院外无线WiFi、3G/4G 移动互联网环境,通过苹果、安卓手机App 接入医院的掌上医生系统。


利用可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接入医院信息系统,并且根据平板电脑、手机终端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界面设计,将医生查房时需要关注的所有信息进行合理集成和排版,实时准确地呈现在移动终端上,保证了查房信息展现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医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患者床旁甚至异地随时查阅患者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诊断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效率。


院内掌上移动查房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持查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费用信息、医嘱信息、各种医疗文书、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各种护理评估和记录等信息;支持查阅患者的各种PACS 影像资料,能够对图像进行翻转、调灰、放大缩小、测量、分屏及3D 模拟等操作;支持根据预设医嘱模板开立医嘱;支持备忘录功能,医生可根据需要随时记录和查看包括手写、语音和图片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备忘信息。


院外掌上医生系统的功能相对于院内掌上移动查房系统做了部分精简,主要以查阅患者资料和推送各种危急值、提醒消息为主。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该系统暂时不支持根据预设医嘱模板开立医嘱;另外由于尚未实现搭建院外云影像数据中心,目前也无法支持查阅患者的各种PACS影像资料。


技术架构选主流


1.基于HTML5 技术的跨平台三层架构


我院掌上移动查房系统是基于目前流行的新技术HTML5进行B/S架构开发的系统,采用移动智能设备为终端,通过接入无线网络运行应用。系统可同时支持PC 端和移动端,可匹配多终端应用,实现系统的跨平台应用。系统采用经典的三层架构设计,即展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不同技术层采用松耦合连接以减少依赖性,有效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并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前端展现层采用HTML5和CSS3技术,利用HTML5的跨平台特性和CSS3的自适应特性,并通过AJAX 和WebSocket 实现与服务端的双向通信。


中间业务逻辑层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通过WebService服务通讯方式实现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接口服务的对接,通过DICOM 标准接口实现与PACS系统影像接口服务的对接。


后台数据访问层可实现多数据源的灵活配置,从而完成与HIS、EMR、LIS、RIS、PACS等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多数据源对接。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图如图1所示。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图
图1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图


掌上移动查房系统的操作界面根据触摸式移动终端的特点,采用一键操作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实现了系统操作的简单、方便和快速。系统本身不存储各种业务查询数据,直接通过数据接口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最新数据,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此外,系统的自动离线机制可确保在网络状况不佳甚至在短暂断网的情况下,仍然可实现信息的快速查看。


2.PACS 架构设计


掌上移动查房系统在查阅PACS影像资料时使用DICOM 3.0标准进行影像数据的获取。当用户首次发起查阅影像请求时,应用服务中间件将与PACS服务器进行交互以获取DICOM影像,并且缓存于服务端,当前端进行调整时,应用服务中间件对缓存数据进行处理响应前段请求,并且交由前端进行数据呈现(见图2)。


PACS 图像移动端呈现
图2 PACS 图像移动端呈现


为了实现DICOM 通信,首先要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协商连接,之后再进行DICOM的数据传输,完成C-STORE、C-FIND、C-MOVE 等功能,最后释放链接。在整个过程中,应用服务中间件是PACS系统的客户端,它要求能够接收DICOM文件,并且能够提取并显示DICOM文件信息和图像。PACS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DICOM文件,将DICOM文件保存到指定地方,并提取相应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同时针对客户端的查询要求,提取相应信息发送到客户端。PACS 图像通信示意图如图3所示。


PACS 图像通信示意图
图 3 PACS 图像通信示意图


应用服务中间件作为PACS前端采用WebSocket技术,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能更好地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应用服务中间件与HIS服务器采用接口适配器方案,以保证在面对不同的HIS厂商时接口保持统一。


实践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项目建设前期,我院IT中心通过与京颐股份共同成立项目管理组及项目实施团队,深入了解临床科室需求,结合医院信息化现状环境,确定解决方案,互相配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在经历前期硬件、软件、网络、培训等各种条件准备之后,历时3个月左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一期院内掌上移动查房系统和院外掌上医生App系统的初步开发实施,并开始在全院面向临床宣传和推广使用。系统界面效果图如图4所示。


 掌上移动查房系统界面图
图 4 掌上移动查房系统界面图


通过本次掌上移动查房系统项目的合作开发实践,不仅收获了较好的临床反馈,也积累了初步的项目实施经验,为接下来进一步的优化改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1.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掌上移动查房系统开辟了医生全流程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医生在查房时,无需再携带复杂繁琐的纸质报告, 所有的患者基本信息和病历资料全部由医生EMR系统同步并集成到手持终端iPad mini中,医生随身携带iPad mini,可随时随地在查房过程中调阅所需要的各类资料,包括患者信息、电子病历、医嘱、检查检验报告等。应用此系统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改善了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间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2.需继续加强应用信息化建设新流程新技术的宣教和培养


从本次新技术实施的接受程度上来看,资历较年轻的医生更愿意使用iPad,也非常肯定项目带来的积极效果;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医生接受度相对较低,虽然能够肯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但更倾向于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可能跟长期养成的工作习惯和心理有关。因此,医院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新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持续加强和培养全院人员对信息化新流程新技术的理解和支持。


3.在研究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扩充掌上医生App功能范围


掌上医生App 与掌上移动查房系统可形成完整的医生诊疗过程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掌上移动查房系统主要用于院内环境下医生的移动化诊疗工作,而掌上医生App则可将医生的工作由院内延展到院外,利用虚拟专用网络以安全的方式通过公共互联网远程访问医院资源,将各种信息实时呈现在医生手机上,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的各种危急值和提醒信息,可及时了解患者完整病情并迅速做出判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对患者实现全时段无缝管理。虽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保障诊疗安全和保护患者隐私依然存在严峻挑战,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控制方案的不断完善,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持续完善医生诊疗过程的信息化,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


(作者:许杰、鲁慧哲、秦莉华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

相关阅读:上海长海医院: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与实践



标签:   移动医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