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与体会

2017-03-29 09:33:05 爱德腕带 阅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护理。国家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 ”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十大指标”中第一目标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落实上述指标,我院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住院患儿必须使用腕带,但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使用过程中部分患儿或家长依从性差,我们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成品腕带:由透气性好、无毒的塑料制成,分内科和外科两种,腕带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外科加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日期。

1.1.2 自制腕带:①取棉线一根,长20 cm左右;②取医用布胶布一条,宽5cm,长10 cm左右;③将棉线放于胶布的中间,顺长将胶布对粘,形成一个长、宽各5cm的腕带,棉线两端可以系于患儿手腕[2]

,胶布上面可以写患儿的各种信息。

1.2 方法

1.2.1 患儿入院时,由病房护士用圆珠笔或黑色记号笔完善腕带的信息,手术患者由责任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完善手术相关信息,根据患儿的胖瘦调节腕带的松紧度,以能伸进一小手指为宜,佩戴前须经两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佩戴。向患儿及家长解释使用目的及意义,出院时方可去除。

1.2.2 由急诊科转入病房、监护室或手术室的患儿,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填写腕带上的相关信息,其他余项由转入科室护士填写完整。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两人核对。

2 佩戴腕带依从性差的原因

2.1 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腕带作为新生事物,与传统的“三查七对”相比,多了一个环节,嫌麻烦,认为浪费时间或多此一举[3]

2.2 皮肤过敏: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幼儿皮肤娇嫩,对刺激比较敏感,尽管在制作塑料腕带时,厂家对塑料材质有明确要求,但仍有部分患儿佩戴时间长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皮疹、水泡等现象,导致患儿及家长不愿佩戴。

2.3 家长主观认为佩戴无用:是最主要的原因。患儿及家长在入院时被告知腕带的重要性,是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治疗、手术、护理、处置的主要依据,但因为医护人员主动核查不能认真落实,导致患儿及家长认为腕带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2.4 其他原因:①患儿在住院期间,各项治疗、检查接憧而至,尤其是康复治疗、理疗时,需要将腕带轮流四肢更换,塑料腕带的扣扣过紧不易打开,或者用力过大扯断,使患儿家长嫌麻烦不愿佩戴;②部

分大龄儿童洗脸、洗手时觉得不方便或患儿请假回家,在家时把腕带脱下,返院后未及时戴上;③佩戴时过松,滑脱或丢失时未发现,导致未及时补戴。

3 对 策

3.1 提高法律意识。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腕带标识制度、流程的培训学习,掌握各项查对制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转变护士传统的查对模式,采取提问式核对及腕带双重核对,杜绝不良事件,将腕带核对强制纳入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

3.2 加强对腕带使用的监管:①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加强对腕带佩戴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有记录,并与各层级护士的绩效挂钩。②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每天利用晨间护理时间,检查患儿腕带佩戴情况。③护士在进行任何治疗、护理、操作前,将腕带核对作为常规性的核对方式,通过实际行动向患儿及家属传递信息,使他们认识到腕带很重要,从而提高患儿佩戴依从性。④手术患者严格执行手术核查制度,手术室护士应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种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患者入手术室。

3.3 提高佩戴力:①统一规范佩戴的行为,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②皮肤较敏感、易过敏的患儿,可考虑将塑料腕带用别针别于胸前;也可选择用自制腕带。③加强对佩戴局部皮肤的观察,发现患儿有撕扯、抓挠等动作时,及时更换佩戴部位或腕带种类。

4 体 会

标识腕带的使用能有效保证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快速准确地识别,尤其是儿科患者,传统的口头核对床号、姓名、诊断,患儿不能主动配合,家长不经意的回答易发生识别错误

。采用腕带识别后,有效降低了因识别患者错误而引发的医疗事故。同时,儿童因活泼好动,加上识字不多,经常会在去卫生间或买饭时,走错病房或楼层,医护人员可通过手腕带上的信息及时与患者所在病区取得联系,增加了患儿的安全感。

儿科患者在使用标识腕带的过程中,在塑料材质选择和佩戴要求上应更人性化,选择鲜艳的颜色容易使患儿接受,自制腕带防过敏,运用巧妙的语言(如说成佩戴手镯),提高患儿佩戴依从性。各级质控应加强对腕带使用的监管,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加强宣教,提高医护人员主动核查的意识,是提高患儿和家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关键所在。

标识腕带是医院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体现,准确辨认患者可减少护士工作差错,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卫生部医政司根据2005年以来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及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提出《 患者安全的目标》,目标其一就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工作量大,衔接环节多,细微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保证患者安全,势在必行。



作 者

冯瑞玲 (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郑州 450053)

刊 名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2月第11卷第五期

成人医疗腕带.jpg





标签:   腕带百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