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衣天使的医生梦

2017-05-04 11:18:45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于朋朋


真的,这个场景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穿着绿色的无菌衣外面披着洁净的白大褂,像风一样地大步流星地穿梭在医院的病房里……可是,现实是,我是一名文科生和我的高考分数注定了,我的一生都可能只是一名护士。我不得不承认,我和我的理想之间隔了一整座的珠穆朗玛峰。但,那又怎样?我以为只要我从事着我所热爱的医学事业就够了,当医生或者做护士又有什么不同?



但,真的没什么不同吗?这种好奇深深地困扰着我,于是我特地读了一本关于医生的书《阿图医生》。


1


阿图医生说,他的历练从刀开始,那么我的历练就是从针开始;他第一次给病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自以为已做足了准备,但结果依然是丢三落四,笨手笨脚,最终还是要别人从旁协助才得以完成;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自以为已深得要领,可结果却是:紧张过分,不扎止血带就开始选血管,不消毒就急着要进针,好不容易见回血了,却又因为自己太过紧张而失手挑破了血管……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可是一样的很菜鸟。阿图医生第二次做中心静脉导管手术,情况并没有比第一次好很多,手术过程还是惨不忍睹。并且后来的多次实践也都以失败而告终。针扎得不是太浅就是太深,一次次的挫败让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对。


我想我大概可以理解他当时的困惑和迷茫,因为我也一样,虽然给病人扎针的次数增多了,但穿刺的成功率并未因此而得以提高,反而越实践越糟糕,我甚至都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护士。阿图医生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着,但他没放弃,一有机会他还是会努力去尝试。终于有一天,他做到了,一针见血,并且从那以后,他惊奇地发现,他可以顺利地为病人装导管了!他说,这可能就是练习的成效吧。我试着从前辈那里汲取经验,从网上找视频,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闷着头去穿刺。然后,我发现自己竟功力大增。也就是从扎针开始,我学会了去总结。



阿图医生说,西方医学一直将“像机器一样完美”作为目标。但,我以为这个目标放到护理界就会显得很苛刻,因为医生一台手术只需守护一个病人,但护士就不同了,她可能要同时照顾7-8个患者,甚至一夜不眠地守护着全科室的病人。你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地按照标准去实践的话,那我想,直到生命终结她们也不一定能完成任务。唯一的希望是,提高床护比,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


2


阿图医生也说,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明白医生是不允许犯错的。毕竟,这关乎人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是举世闻名的医学大咖也会出错。比如他自己就曾犯下致命的过失,错误地切开了病人的气管。这件事如果放到以前,我铁定会认为,这个医生是如此的不负责任,如此的术业不精。但放到今天,在我亲自在临床上实践了一年以后,我就不会这么以为了。因为有时候真的不是你不尽力,而是即使你拼尽了全力也还是会出错。我们除了要承担繁忙的工作外,还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在这种情形下,不出错很难。但,这真的能成为我们犯错的理由吗?


有一段时间,自己莫名地很浮躁,总是小错不断,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心安理得地把它们归结于工作太忙。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特别严厉的教员狠狠地批评了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我开始努力降低自己的出错率,我放慢自己的步伐,要求自己尽可能地按照标准去给病人操作,并且只要犯错我就会进行自我惩罚,这样才一步一步地从浮躁的深渊里爬了出来。并且,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我都变得格外小心。我不再以为这是怯懦,我认为这是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敬畏生命。我希望每一个从医的你,都能牢牢记住:医学真的不容许我们出半点差错,即使你有天大的理由也不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是一条人命!我们根本承担不起。


3


阿图医生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堕落医生的故事:哈里森曾经是医院里最受人敬重的骨科医生,深受患者和同事的信任。但后来他开始变得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但没把病人医好,甚至有时还使得病人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到最后,他不得不退出医界。我以为“堕落”这个词,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巨大的反差,小到一个细微的变化。从小的意义上来说,我也是一个正在“堕落的天使”。从实习到规培,虽然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从医的热情却是直线下降。为什么?因为日复一日重复的操作?因为疲惫不堪的大小夜班?还是,少的可怜的补助工资?我说不清楚,也讲不明白。并且不光是我们这些初入职场的“菜鸟”会有这样的反差,甚至我周围的前辈们也常常这样跟我念叨“我当初和你一样很激情,可是后来我就变了……”。我很好奇,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后来,你因为一时的态度不好,而被病人家属投诉;后来,你因为没有做到“一针见血”而被病人家属掌掴;后来,你动不动就被人质疑、谩骂,你一反抗就被砍成重伤……但是,我必须承认的是,从我实习到规培,我从未见到一起伤医事件,最多也不过是口角之争。但这些问题也都能在双方的协调下得以解决,并且患者动不动就会捧着鲜花,提着水果给医生和护士,这样温情的瞬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那为什么还会滋生“堕落”?


我亲眼见证一个教员从上班开始一直抱怨到工作的结束,这些抱怨有来自同事的,来自患者的,也有来自家庭的,这样的抱怨不仅耽误了她自己的工作,更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和谐。有什么办法能让她停止抱怨呢?阿图医生在文中写到为了拯救像哈里森这样的堕落医生,他们开展了“问题医生拯救行动”,并且成效非凡。所以,我们是不是也要开展一个“问题护士拯救行动”呢?好像有点不现实。


我以为,最根本的是要让医护人员体会到爱和关怀。千百年来,医生和护士一直被标榜为爱的给予者,可如果他们自身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你又怎能要求他们将爱很好地传递给病人呢?那要怎样才能让医护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呢?这真的不是你多举办几次联欢会,多扯几条横幅就能解决的,这会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而在这个难题未解以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每当你要发火,要抱怨的时候,请问问自己,你当初为什么偏要学医?既然学医让你变得暴躁,变得颓废,不如另谋出路好了。


4


阿图医生的父亲告诉他,你认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不久后你会发现有人做得比你更好,因为新技术和掌握新技术的人层出不穷,你必须不断地去学习新东西。没错,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放到任何一个领域或专业都同样适用。就拿护理来说,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已从最初的护理卫校毕业即可,到后来的要求中专学历,再到如今的要求本科学历,这一次次应聘要求的变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如果你再不努力,就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人都那么排斥医院安排的成人继续教育的课程,或许真的是工作太累,家务缠身,但这真的不能成为你不学习的理由。难道非要等到有一天,你因为学历太低而被医院辞退时,你才会后悔自己不应该因为贪图一时的安逸而选择放弃生存的机会?所以,从现在起抓住每一次可以学习的机会,小到一个公益讲堂大到一场学术交流,这样日积月累,终会使你受益匪浅。


5


阿图医生在《只想活下去》这一章花费大片笔墨讲述了一个被诊断为“蜂窝组织炎”的23岁的女孩---爱丽丝的故事,并阐释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医学世界里,我们不得不面对可能性。我们之所以被这门不完美的科学所吸引,是因为我们迷恋可以妙手回春的那一刻——我们抓住每分每秒,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


在这一章里,我除了感受到病人强烈的求生欲望外,更多的是体会到一个医生崇高的职业责任感。我想阿图医生包括每个从医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病人一个接着一个来,手术一台接着一台做,到头来,你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好不容易成功完成胃癌手术,而这种喜悦却不知道跟谁分享;病人术后因并发症死亡,没有人提及你的感受;你一个人面对家属的指控、谩骂,一个人为了医疗赔偿跟保险公司据理力争。但即使是这样,阿图医生依然不忘初心,依然一丝不苟地为病人服务,依然争取每一个可以救人的机会。


这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至少我周围的很多人在遭遇了如此不堪的经历后,都陷入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但根据墨菲定律,你越害怕受伤,反而会被伤得更深。所以,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努力使自己更加优秀,优秀到即使再刁钻的患者也不能挑出你一点毛病!当然,这样的要求实在很苛刻,因为“当你靠近我们时,近得可以看到我们皱起来的眉头、看到我们不解的神情、看到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你就会发现,医学是如此混乱、如此麻烦和如此不确定”。


6


余路还要走多久?我不知道。

我只能用几句单薄的话来勉励自己:

在遭遇病人无端的指责时,你可以据理力争,但绝不能因此而变得自私、冷漠;

在面临繁重的工作和任务时,你可以加班很久,但绝不能满腹牢骚,草率行动;

在掌控不了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时,你可以合理宣泄,但绝不能让它波及你的病人,甚至你的家人和朋友;

在因为一时疏忽而犯错时,你可以求助他人,但绝不能推卸责任,你要找出自己犯错的根源并努力改正。


愿你孤独的时候有人陪伴,无助的时候有人救援;

愿你无论遭遇什么,都不放弃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

愿你在工作中修炼出一颗更宽容、更坚强、更抗压的心脏;

愿你有一天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到自然醒;

愿你行医数载,归来仍是少年。

无论你是医生还是护士。


作者:于朋朋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