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误入动脉,发生少,别大意!

2017-06-02 10:15:53 爱德腕带 阅读

患者男,53岁,因“直肠癌术后1个月”入院。 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乳头状腺癌,肿瘤侵及肠壁前浅肌层;送检吻合口残端未见肿瘤侵犯;送检右侧韧带旁脂肪样组织、肠旁淋巴结(3枚)、肠系膜淋巴结(2枚)未见癌转移。入院后医嘱准备行FOLFOx6方案化疗一周期。我们选择美国BD公司4F单腔PICC导管,由本科一名具有PICC置管资质的护师和一名高年资护士共同完成。


我们选择右侧上肢贵要静脉,因患者心理紧张致血管痉挛首次穿刺不成功。经压迫止血后,血管已触摸不清,因导管价格昂贵,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充分消毒后在无菌原则下再次盲穿,刺中血管,见回血后送入外套管松止血带撤针芯,回血呈喷射状,但渗血不多。送管过程顺利,抽回血良好,阻力小。


冲管时阻力较大并迅速反流回血。固定导管后,予以绷带加压包扎。X线定位示:导管尖端在第4胸椎处向左移行,未向下进入上腔静脉区。PICC末端有回血,颜色较鲜红,但回血未见明显搏动,患者无不适,遵医嘱静滴0.9%氯化钠溶液发现不滴。报告医生,遵医嘱经PICC取血,同时于同侧末梢进行静脉采血,比较血气分析值,PICC血分析值示:113.7mmHg(1mmHg=0.1333kPa),末梢血分析值示:48.8mmHg。 至此考虑导管在第4胸椎处移行入胸主动脉,此次穿刺误入动脉,与患者沟通后,拔除导管,局部加压止血,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成功。


医用腕带


PICC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的特点。 但置管时,采用盲穿,可因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等原因致导管异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4% ~38%。 而误穿动脉是置管时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因素:穿刺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担心穿刺时疼痛而产生恐惧心理,易导致血管收缩;对导管性能、穿刺风险、留置时间、操作者经验等存在疑虑,造成心理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使穿刺难度增大,导致穿刺失败。


操作者因素:操作者穿刺经验不足、自身心理紧张、评估血管不充分、采用盲穿、对患者主诉不重视等会导致穿刺的失败。

可能有人怀疑此次失误的最大问题,在于盲穿,而有文献标明,在B超引导下依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PICC 在B超引导下误入动脉可能原因包括:患者年龄大、肥胖、穿刺次数较多、化疗次数较多、置管者经验不足等,可根据患者置入 PICC 临床表现、X 光定位、血气分析、血管造影确诊是否置入动脉。 


误入动脉的表现:喷射状回血、颜色鲜红、渗血多、推送液体阻力远大于抽回血阻力、血液反流等。 静脉血是全身各部位向心脏流向,靠瓣膜的力量才能回到心脏,是缓慢流动的,对血管压力小;而动脉血是由心脏向全身各部位流向,因为心脏给了强大的压力,是快速流动的,对血管压力大。 故误入动脉时呈现喷射状回血,且推注阻力大,颜色鲜红,渗血多。

误入主动脉,可引起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等;误入肱动脉,可引起出血量增多,伤口渗血,患者无明显不适,尽早发现拔除后重置;误入胸主动脉,可引起大出血、心悸、胸闷等。


PICC置管误入动脉,原因并非单方面的,包括操作前的评估、宣教、患者各方面因素、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通过分析原因追溯源头,前瞻性提出早期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误入动脉严重时可引起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栓、水肿、缺血、坏死、坏疽、截肢、神经变性和死亡等伤害;且动脉输注,没有足够的压力药液无法注入。因此PICC误入动脉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时刻有兴奋灶,一旦发生,能够立马判断出,并沉着应对。


[1]程乐梅,雍自庆,刘水秀,等.PICC置管错位于胸外侧静脉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55-56.

[2]冯娇芳,王练,叶欢.一例PICC置管误入动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162-2163.

[3]朱雁,齐莉,盖垚.B超引导下 PICC 误入动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6):63-6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