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调查

2017-07-20 10:11:22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迎春, 汪晖,刘红娟

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对其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 满足患者对身份识别的需求,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200例住院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调查。

结果 15.7%~ 69.0%患者对佩戴手腕标识带的作用如可保护隐私 、不同颜色传达不同信息以及条形码手腕带核对更准确等比较了解。

患者认可及希望护士采取的身份识别方式中, 位于前 3 位的是患者告诉自己的姓名、直呼患者的姓名、姓名床号都呼唤;而排在后 3位的是采用条形码识别腕带、生物识别技术、无线技术和识读器。

结论 多数患者对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比较认可, 但对现代识别方式了解程度不高。

护理人员需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认识,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身份识别的重视和参与程度, 以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 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

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 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 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目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很多 ,传统方式如核对患者姓名 、床号、床头卡等, 以及应用标识腕带 、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甚至指纹、掌纹等现代高科技识别方法。

患者在预防自己身份识别错误中起着关键作用, 医护人员在识别有正常沟通能力的患者身份时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为了解患者对身份识别的认知情况 ,笔者于 2010 年 5月对某大型综合医院 9 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纳入标准 :住院患者 , 神志清楚 , 能阅读和正确回答问题, 自愿参与本研究 。

入选患者 200例,男 88 例 、女 112 例 ,年龄 10 ~ 80(44.0 ±14 .4)岁 。

文化程度 :小学 17 例,初中 51 例, 高中或中专 52 例 ,大专 46 例, 本科及以上 34 例 。

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 17 例, 专业技术人员 27 例, 卫生工作者 6 例, 文员 、业务人员 16 例, 工人 、操作人员 16 例, 农民 20例 ,销售人员 13 例 ,退休 18 例 , 学生 5 例 , 自由职业者 7 例 ,职业不详者 55 例 。

住院科室 :甲乳外科 30例 ,心内科 20 例, 妇科 30 例, 泌尿外科 20 例 ,耳鼻咽喉科 20 例, 肿瘤科 30 例 ,骨科 20 例 , 眼科 10 例, 内分泌科 20 例 。

1.2 方法1.2.1 调查工具  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患者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为住院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调查 , 包括常用的标识技术、手腕标识带的作用 、患者认可及希望采取的身份识别方式 3 个方面共 17 个子条目 ,采用 3 等级评分 , 即愿意或了解 、无所谓或部分了解 、不愿意或不了解。

1.2.2 调查方法  在病房护士长会议上说明研究目的 、意义和方法。

问卷设有统一指导语, 由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 ,并当场回收。

发放问卷 220 份 ,有效回收 200 份,有效回收率 90.9%。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 SPSS13.0 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 。

2 结果住院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情况。

住院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认知情况例(3 讨论3.1 住院患者在身份识别中的作用  在护理缺陷事件中 ,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相关工作中 , 但风险事件并不只是护理人员本身, 而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

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临床缺陷的发生原因不仅包括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还包括诸多与护理工作特点相关的因素 , 如患者情绪 、医院环境以及护患沟通障碍等。

国际患者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规定, 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识别是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的基本保证[ 4],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床号来辨别患者身份。

在临床核对过程中患者是护理工作和身份识别的主体, 在其身份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患者对身份识别方法的认知情况 , 有利于护理人员使用患者认可并接受的方法来确认其信息, 得到患者最大程度的护理配合, 使患者身份识别过程安全、简便而实效 。

3.2 住院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了解程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手腕标识带的作用, 69 .0 %的患者知道其最明显、最重要的作用是便于随时随地查对。

说明随着手腕标识带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患者对其作用逐渐认可并接受。

手腕标识带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 、科室 、年龄等基本信息, 是患者标识中最基础的一种,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腕带 , 将患者重要资料 24 h 贴身标识在其手腕上 ,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同时由于特殊设计的标识带能够防止被调换或拆除 ,可以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调查结果也显示 ,关于手腕标识带还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以及条形码手腕带核对更加准确这些作用了解的患者均不到三分之一。

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落实不够有关。

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编制长期不足, 护理工作繁忙琐碎, 护理人员只是将简单的手腕标识带主要作用及功能告诉患者,而无暇顾及更深层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护理人员自身对手腕标识带认识不足 ,未充分重视患者在其身份识别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认为患者只要知道手腕标识带是用来识别身份信息的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内容 ,与患者关系不大 , 因而忽视对相关知识的教育 。

表 1 结果显示 ,患者对无线技术和识读器以及指纹 、掌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认知较低 ,证实了这一分析结果。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 ,识别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多 。

因此,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方式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各种身份确认方式作用与特点的了解程度 ,进而提高患者在身份确认过程中的主动配合, 是减少差错发生非常重要的环节。

3.3 住院患者对身份确认方式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及需求 。

本次调查发现 ,患者认可及希望采取的身份识别方式中 ,位于前 3 位的是患者告诉自己的姓名 、直呼患者的姓名 、姓名床号都呼唤(选择率均在 30%以上);而排在后 3 位的是采用条形码识别腕带、生物识别技术、无线技术和识读器。

说明患者普遍还是对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比较认可 ,而对无线技术和识读器等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 主要是这些产品还未在临床中普遍使用, 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缺乏认知 。

另外,床头卡和手腕标识带虽然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但是部分护理人员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即直呼患者姓名和床号 ,对床头卡和手腕标识带的使用率不高;或者是部分医院患者手腕标识带的材质不好 ,患者佩戴不舒适因而依从性较低。

因此 ,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需求 , 以“始终尊重患者”的态度 ,注意各细小环节中体现:不能以简单的床号代替患者 ,这既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又容易在核对过程中出现错误 ;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量少在公共场合直接暴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手腕标识带选择无害 、感觉舒适的材料;注意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让其充分了解手腕标识带的各种优点 ,鼓励其配合甚至是提醒护理人员主动使用 。

为保障患者安全, JCAHO 制定了第一个国际患者安全目标 ,其中提出正确识别患者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步骤。

而患者对身份识别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需求, 也会影响其依从性。

所以, 临床工作中 ,在选择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时 ,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优缺点,还要从患者的认知出发 ,进行相关的健康带还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以及条形码手腕带核对更加准确这些作用了解的患者均不到三分之一。

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落实不够有关。

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编制长期不足, 护理工作繁忙琐碎, 护理人员只是将简单的手腕标识带主要作用及功能告诉患者,而无暇顾及更深层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护理人员自身对手腕标识带认识不足 ,未充分重视患者在其身份识别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认为患者只要知道手腕标识带是用来识别身份信息的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内容 ,与患者关系不大 , 因而忽视对相关知识的教育 。

表 1 结果显示 ,患者对无线技术和识读器以及指纹 、掌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认知较低 ,证实了这一分析结果。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 ,识别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多 。

因此,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方式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各种身份确认方式作用与特点的了解程度 ,进而提高患者在身份确认过程中的主动配合, 是减少差错发生非常重要的环节。

3.3 住院患者对身份确认方式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及需求 。

本次调查发现 ,患者认可及希望采取的身份识别方式中 ,位于前 3 位的是患者告诉自己的姓名 、直呼患者的姓名 、姓名床号都呼唤(选择率均在 30%以上);而排在后 3 位的是采用条形码识别腕带、生物识别技术、无线技术和识读器。

说明患者普遍还是对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比较认可 ,而对无线技术和识读器等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 主要是这些产品还未在临床中普遍使用, 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缺乏认知 。

另外,床头卡和手腕标识带虽然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但是部分护理人员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即直呼患者姓名和床号 ,对床头卡和手腕标识带的使用率不高;或者是部分医院患者手腕标识带的材质不好 ,患者佩戴不舒适因而依从性较低。

因此 ,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需求 , 以“始终尊重患者”的态度 ,注意各细小环节中体现:不能以简单的床号代替患者 ,这既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又容易在核对过程中出现错误 ;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量少在公共场合直接暴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手腕标识带选择无害 、感觉舒适的材料;注意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让其充分了解手腕标识带的各种优点 ,鼓励其配合甚至是提醒护理人员主动使用 。

为保障患者安全, JCAHO 制定了第一个国际患者安全目标 [ 7] ,其中提出正确识别患者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步骤。

而患者对身份识别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需求, 也会影响其依从性。

所以, 临床工作中 ,在选择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时 ,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优缺点,还要从患者的认知出发 ,进行相关的健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