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手腕带在使用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

2017-08-28 14:14:35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周 君 蒋 健 周 斌 姜 丽 李 槟 刘 芳 柯玉涵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患者身份的识别方式有传统方式如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床头卡等,现代高科技识别方法如:标识腕带、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指纹、掌纹等。

医院腕带技术的应用,首先是由美国 PDC 公司发明的,随后腕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  。

腕带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核对和管理方法比较,极大地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识别,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3-6] 。

患者条形码手腕带(以下简称条码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是对在医院接受诊疗患者的一种信息识别,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7] 。

新疆地域辽阔,有 47 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 13 个,使用7 种以上不同的语言,我科非汉语语言患者占 45% ,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言语不通,不能有效确认患者身份,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和偏差。

我科因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采血、检查错误事件等。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我院从 2007 年 1 月开始对住院患者使用条码腕带,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我科住院患者中使用非汉语语言的患者共计 1297 名,作为试验组,均佩戴条码腕带。

其中男性患者 736 名,女性患者 561 名,年龄 18~87 岁,平均年龄 68.96±4.28,族别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

疾病病种有脑血管疾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周围神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头痛、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 - 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等。

另外,2004 年 1月~2006 年 12 月使用条码腕带前在我科住院的使用非汉语语言的患者共计 1025 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 623 名,女性患者 402 名,年龄16~83 岁,平均年龄 68.70±5.12,族别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

疾病病种、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同试验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腕带使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由责任护士为其佩戴我院统一打印的条码腕带,条码腕带上的患者信息用汉字打印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族别、科室。

责任护士查对腕带信息无误后,根据患者手腕粗细选择合适的松紧度(保留一指空隙)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

一次性特殊设计锁扣可防止被调换或拆除,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准确性,防止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8] 。

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用剪刀剪断后统一处理。

护理人员在执行各类操作前均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

传统方法护理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有呼喊患者姓名、床号,核对床头卡等。

1.3 评价方法两组患者的族别、年龄、疾病病种、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本研究的两个时间段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部根据医院制定不良事件判定的要求,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及评判标准,由科室质控小组来判定。

分别统计我科护士长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台账,2011 年~2013 年使用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佩戴条码腕带因身份识别错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2 例,2004 年~2006 年使用条码腕带前在我科住院使用非汉语语言的患者因身份识别错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51 例,回顾性研究使用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佩戴条码腕带有无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减少。

1.4 统计方法使用 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两组数据采用 x 2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011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收治的使用非汉语语言 1297 名患者中,腕带佩戴率为 100% ,其中 6%不愿佩戴,但通过责任护士宣教腕带在协助识别患者身份的作用后表示愿意佩戴。

因身份识别错误所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 P <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对护士长台账中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7.75% ,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9.07% ,对比上升 1.32% 。

3 讨论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消除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9] 。

在多民族地区,语言不通使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前不能对患者身份进行有效的查对,给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会导致输液、服药、采集标本、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事件,1991年对美国 712 家医院样本的调查结果分析,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率为 5.5%[10] 。

英国 1996 年至1998 年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中显示有 52% 事故是由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而最终导致使用不相合红细胞悬液,其中 6% 的输注患者死亡 [11] 。

在我国,近一年的护理不良事件是因身份识别错误造成的[12] ,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终端性、被动性、机械重复性等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重要性 [13-14] 。

护理行为多为瞬间动作,很少留下任何实体可供评估,而腕带应用于严格、有效的查对环节,保证了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 [15] 。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医院使用条码腕带辨识病人后,完善了患者安全保障系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安全的满意度等,本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习惯仍以床号和姓名识别患者身份。

但实际工作中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有可能因各种原因改变床号;部分病人或家属因语言沟通不便易产生误会或随声附和而误答;或两例患者同名,护理人员只喊患者名字,省略患者父姓名字;也有患者名字同音不同字。

按传统方法识别患者身份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未使用条码腕带前在我科住院使用非汉语语言的患者,由于语言沟通不便,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信息传递错误、治疗错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采血、检查错误事件等护理不良事件 51 例,使用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佩戴条码腕带后因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12 例,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因此,条码腕带在使用非汉语语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毋庸置疑。

通过条码腕带提供确认患者身份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可快速有效执行查对制度,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16] 。

患者条码腕带的使用是对医院护理流程的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 [17] 。

病人的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诸多方面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和期望,对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的综合评价 [18] 。

病人满意度与医院设施、环境、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关 [19] 。

本研究表明佩戴条码腕带前后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有提升趋势。

 

 

   广州爱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爱德)是中国识别腕带的领导者。

   秉承“用关怀的态度创造”的创业精神,每一款腕带的开发,

   一直都努力以客户为中心,力求识别腕带设计的完美,达到真正的安全、舒适、美观。

   公司官网:www.aidemed.com

   联系方式:020-84112035

   咨询QQ:北区3408291689     南区1760346284

   公司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大科技园A座1208-121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