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领域的商业保险公司——东软集团的未来策略

2018-10-26 11:19:03 爱德腕带 阅读

QQ截图20181026111957.png

“如果你来一趟敦煌,没有看到漫天风沙,是不是有些遗憾,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大漠风光。”10月19日,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在2018年东软解决方案论坛(NSF)大健康论坛的致辞结尾来了一小段幽默,现场听众报以会心一笑。

10月18日晚,东软解决方案论坛开幕式,在一个充满丝绸之路特色的露天庭院如期举行,上千名听者静静端坐,凝神静听一年一度NSF所带来的思想碰撞和东软集团的最新战略。尽管西域已有几分初冬的寒意,并且空气中还夹杂有沙尘的气息。

当下的外部环境,就如同这天气捉摸不定。刘积仁始终面带微笑、气定神闲。这位东软集团的缔造者、掌门人,畅谈融合时代东软的“大”未来。

以我为主:不惧互联网巨头来敲门

两年前,刘积仁在宁波的演讲曾经谈到“野蛮人”入侵医疗。当时,各种投资蜂拥而至,试图以互联网医疗的名义“重塑医疗”。

“今年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政策,强调互联网医疗要依托实体开展,这意味着直接把野蛮人的门票给没收了。”刘积仁认为,“独立于医院的互联网医疗,还没有具备完整的商业模式,这是目前所面临的大挑战。经济发展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有人添柴火,最后能吃着肉的不一定烧火的。”

恰恰像宁波云医院,是东软与政府主管部门联合构造的医疗机构,是有医疗牌照的医院。“所以,我们从最开始就没犯错误。”刘积仁十分自豪。

此外,刘积仁判断,仅仅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同样是没法构造完整的商业模式的。一方面面临收费的逻辑,另一方面还有法律监管和准入的问题,“并不是有枪的人就是军人”。

吹尽黄沙始见金。在“野蛮人”逐渐止步、传统医疗纷纷觉醒之后的今天,有积淀、战略方向对路的企业,在大健康领域的价值得以全面彰显。也因此,最近一个季度以来,阿里、腾讯以及保险巨头,纷纷通过资本联姻国内主流的医疗健康信息化软件上市企业。

互联网公司有没有找过东软?对于这一问题,刘积仁博士笑了:“这不能告诉你。”不过他马上承认确实有找过,东软的做法是“以我为主”

他坦言“互联网公司投资这些企业,是很聪明的做法,很欣赏他们这么做。”因为互联网的优势在C端,而B端是维持社会精确运行的,是有着一整套严格规则的,B端的数据只有跟C端的数据融合在一起才产生精准的算法,大数据才能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才发挥作用。否则C端和B端匹配不上,就无法形成市场供求关系,医疗也是一样的。

超前布局:“大汽车计划”、“大健康计划”

不要惊讶,东软正在大张旗鼓地推行它的“大汽车计划”。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积累也有多年,而今也在融合中越做越深。从智能驾驶舱、智能网联到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再到共享汽车(2017年底,东软睿驰旗下的汽车共享事业公司睿驰达还得到了Honda中国的注资,双方携手开展汽车共享事业),东软“大汽车计划”俨然要为汽车交通行业换上一部数字化的引擎。

东软的另一个更具雄心的战略是“大健康计划”。目前为止,东软已经有六个独立法人涉足大健康领域,为此东软在内部成立了东软大健康产业发展联盟,并由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洪利担任联盟理事长。徐洪利介绍,这六个独立法人分别是:东软集团(下辖社保业务和医疗IT业务)、东软数字医疗(影像设备)、东软熙康(云医院)、东软望海(医院运营管理)、生活空间、融盛保险。此外东软集团还下设有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东软健康与医疗技术学院。

其中,最新推出的“生活空间”,旨在通过医疗健康数据分析,为城市提供更多智慧化服务,改变人们传统的健康消费观念,创新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东软已经在几个城市与政府联合成立运营数据的公司,要把各个行业的数据集中起来分析处理和应用,把数据变成城市的财富,让城市运转更高效。成立融盛保险,则意味着东软和保险业务快速融合,快速向大健康转移。

据了解,东软正在与IBM、百度人工智能等就医疗数据的分析处理探讨合作。而支撑东软在大健康领域持续开疆拓土的底气,源自其2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社保、医疗设备、临床、医院管理数据。东软集团已经服务了超过50%的中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400多家的中国三甲医院,云医院覆盖了20多个城市,此外,还有医疗设备、保险公司等。

显然,东软具备了大健康领域各个方面的要素,也很少有公司在内部构造如此完整的生态。最重要的是,社保部门期待更有效率,还有在医疗健康领域刚刚起步的商业保险公司。“如果将来有30%的资金来自商业险,医院的日子将过得更好。”刘积仁说。

融合创新:“大软件”、“大师”、“大企业”

在大健康领域,东软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造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应邀出席NSF论坛,他的发言在很大程度也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第一,融合时代催生大软件。过去都是用打补丁的方式来解决新需求,但是补丁越来越多之后,软件体系架构就变得“力不从心”,于是从打补丁走向集成创新,最终走向原始创新,也就是要有领先的“大软件”。”所谓“大软件”,不仅是基于新的技术和新的需求,能够替代原有软件,而且还能够解决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同时必须具有市场价值。

第二,要实现这样的大软件,跨专业领域组成的团队是基础。不是简单把相关的技术和业务专家都放在一起,而是要把团队的知识体现到产品中,这是最大的挑战。要重建医院的信息系统、企业的ERP系统、智能交通和车联网系统,就必须能够把不同的专业领域的大脑变成一个大脑。

第三,开发大软件,除去开发团队本身,还要有载体——软件大师、大企业、大企业家。软件的大师是新软件的总设计师,不仅要知道软件设计的工具,而且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系统,要能够定义系统的边界、要素。软件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架构师。而大师往往在软件大企业中成长起来。大企业要培养和吸引大师,必须有一批企业家通过聚集资本、市场等资源,针对软件大师提供应有的激励,实现软件大师和软件大企业的同步成长。

刘积仁更看好未来健康观念改变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中国人花在汽车上的钱比健康上面多,说明我们还是爱财,不爱命。有的发达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水平高,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说明他们比我们更热爱生命。”

天时、地利、人和。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战略资源布局,东软推行“大健康计划”的底气十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