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疗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病理信息系统升级
1 引言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原建有业务信息系统,2004-2005年上线运行,近年来,随着检查量上升,以及业务数据量的增多,系统逐渐出现运行速度慢、无故“假死”、漏费和重复计费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影响科室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易造成医疗安全隐患。因此,从2014年开始,针对病理科工作流程和全院PACS系统特点,实现了对病理科系统的逐步升级,目前,随着各类定制应用的深入,系统业务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设计原则 病理信息系统虽主要围绕病理科展开检查工作流程,但又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与HIS、PACS、EMR等系统的信息融合,如图1所示,为病理检查申请、标本登记、取材信息、切片信息、图文报告、特检和会诊管理等各个环节定制不同的软件模块,并能够与病理设备进行音视频集成,实现病理科完整的全流程信息化工作模式,提高病理诊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图1 病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
2.2 功能实现
2.2.1 系统功能模块 病理检查流程复杂,首先,病理检查种类复杂,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和术中冰冻,其中常规检查中又区分活体检查、细胞学、尸检等,特殊检查包含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病理、电镜等;其次,病理取样复杂,有细胞学检查标本(如痰、组织液等),物理检查中的取得活检(B超引导下的穿刺、CT下的穿刺,各种直接穿刺,腔镜下的取样,妇科刮片等)。因此,根据不同病理技术和检查流程,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子模块,如图1中PIS系统所示,完成了标本登记、取材与大体照像管理、包埋管理、蜡块移交与核对、切片管理、染色管理、玻片移交与核对、诊断报告、分子病理诊断、特检管理、耗材管理、归档管理、报告发放、自定义统计和报表等10余个子模块,实现病理信息的全面整合。
2.2.2 科室业务的全流程质量控制 病理科与放射科、检验科等其他医技科室有所不同,内部处理流程步骤繁多、关系复杂,如图2所示,因此,病理质控要求高,管理难度也大。同时由于病理诊断是疾病的最终诊断,病理报告责任重大,可能产生医患纠纷的风险也很高,对加强内部质控管理以降低风险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系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内部特殊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质量控制:
时间超期提醒:病理报告发送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分别对大标本、小标本,以及冰冻报告提供超期声、光提醒。目前,大标本时限为5天,小标本时限为3天,冰冻报告半个小时。
病例全程追踪:所有标本从取材—脱水—蜡块—切片—染色—封片—阅片,任何一个环节都通过流程节点进行控制,同时,又根据检查类别的不同,各工作流环节生成不同的信息列表。每个环节实物的交接都记录提交人和接收人的信息、时间。同时,自动生成和打印条码或二维码标签作为实物标记。并提供详细的工作流交接查询,查询的结果可以实现打印、导出等操作。
玻片质量:技术制片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因此,系统可提供单个或任意数量的切片评级功能,同时,可对优片率进行统计,为科室领导提供绩效参考。
诊断符合率:病理诊断报告是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医疗文件,报告的质量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系统支持病理医师调阅患者的各类检查、检验信息,同时提供诊断报告的三级审核制,以及多种报告书写模板,提高了诊断报告的书写效率和准确率。
图2 病理科检查流程
2.2.3 与PACS、HIS等系统的集成 病理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做出疾病的最终诊断,同时又能揭示疾病来源和提示预后情况,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因此,病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应与医院HIS、PACS、EMR等系统充分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技术工作流程、提高制片效率、缩短病理报告发送时间。系统与HIS之间通过中间表传递检查申请、报告和收费信息,同时,通过Web Service服务调阅患者其他检查、检验报告信息;病理服务器主要负责病理科业务流程和短期图像数据管理,系统与标本大体照相设备和显微镜摄像头等病理专用设备连接,采集、分析高清图像,支持非DICOM影像的采集和转换,病理服务器通过DICOM协议将获取的影像实时汇集到全院级中心影像服务器上,中心影像服务器再以DICOM标准服务对其他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图像存取和调阅服务,同时也支持将病理图像从DICOM格式转换为其他通用标准格式图像调阅;电子病历通过影像中心调阅病理影像,通过URL接口调阅病理PDF报告。
2.2.4 原系统数据利用 原系统使用将近10年,保存了大量的病理检查数据,因此产生了系统运行速度慢,数据提取不准确等瓶颈问题。新系统在使用初期,将原系统数据库数据分别导入新数据库中,使用1年后,在查询数据时,又出现了系统运行慢的问题,因此,为减少查询时间,提高查询效率,又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将新旧数据分离,因原数据库、新数据库为异构型数据库,新增建立中间过渡库,中间库结构与新数据库结构相同,将原数据库相关核心数据导入,在查询历史数据时,查询中间库数据,默认查询只查询当前应用数据库,系统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2.2.5 图文报告 病理科诊断报告可分为快速冰冻报告、常规报告、尸检报告和补充报告等。病理报告模板包含患者基本信息、标本来源(方式、部位等)、病理诊断内容等几部分信息,其中,病理诊断内容是最重要的部分,根据送检标本的器官/结构、是否肿瘤等不同项目,病理诊断内容也各有差异。同时系统提供报告模板的自定义功能,支持图文混排,根据模板的不同,图像可选择1至多幅。
上级医生可对下级医生的报告进行审核、修改,同时保留修改记录;在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诊断不全或需要做某些特殊检查等,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但必须遵守病理报告补充或更改的制度和审核批准流程,修改后的内容继续添加在原始报告内容后,并注明补充报告。
2.2.6 自助服务 患者查询报告是否出具,目前,只能在病理科窗口询问工作人员,系统提供病理报告结果自助查询服务后,除冰冻报告外,其余检查类型的报告,患者均可在自助报告查询机上查询报告状态、补充报告状态以及是否需要特检等相关情况,减轻了病理科窗口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又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服务。
图3 新系统与原系统常规检查数量比对
图4 新系统与原系统特检数量比对
3 应用效果及下步方向
病理系统在2015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后,一年来,在病理检查数量、材块和切片数、诊断报告等指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如图3-4所示,分别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原系统使用期间常规检查与特检数量,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新系统使用期间常规检查与特检数量比对图,虽不排除原系统在使用上存在些许误差,随着新门诊楼开诊患者数量增多等原因,升级后的系统在性能上明显超越了原系统。现在病理科所有病例的诊疗信息已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同时按照科室内部不同分组进行了工作流的自动分配和提示,对于强化质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将结合使用效果,对其深层次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完善,尤其是在数字化病理建设上,实现大量玻片自动进行数字化处理,实施数字玻片图像的比较、处理、测量、分析,为病理医生明确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更加科学的数字化病理切片库,为临床教学、科学研究提供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的保障。
(来源:节选自《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6年第11期,作者:李达 李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