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标识腕带对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性的影响

2017-05-23 09:43:10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黄玉春

目的: 探讨不同标识腕带对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 208 例新生儿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各 104 例,单号为实验组,佩戴改良的脚踝标识腕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 双号为对照组,佩戴传统的手腕标识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

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对两组新生儿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两组新生儿发生标识带脱落及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情况。

结果: 护理人员使用脚踝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手腕标识带( P < 0. 05) ; 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标识带脱落及护理差错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结论: 脚裸标识带具有信息带直接露在包裹外,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时查对及固定带系于患儿脚踝不易脱落等优点,能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和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


护理差错使用患者标识腕带,可有效防止错误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和正确性[1]。

新生儿是医院的特殊群体,无行为及语言能力、体貌特征不明显,且新生儿科无家属陪伴,识别带是医护人员辨认新生儿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护理前后实施查对的重要依据,我院新生儿科识别带应用率 100% 。

传统的手腕标识常系于手部,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的手常处于包裹状态,临床核查困难,护士使用依从性低; 另一方面新生儿手腕与手掌显平行关系且周长相近,识别带容易脱落,易发生身份识别错误而引起护理差错。

为探索新生儿身份核查的适宜方法,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身份确认的准确性,减少因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

2013 年 1 ~ 12 月,我们根据新生儿生理和解剖结构等特点自行设计了脚踝标识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将同期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 208 例新生儿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实验组 104 例,双号为对照组 104 例。

纳入标准: ①足月新生儿; ②日龄 1 ~ 3 d; ③诊断: 新生儿窒息( Apgar 评分≤5 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排除标准: 住院期间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者。

实验组男 56 例、女 48 例,日龄 0. 5 ~ 72( 8. 6 ± 2. 3 h) ; 体重 2 530 ~ 3 780( 3 130 ± 560) g; 对照组男 62例、女 42 例,日龄 0. 5 ~ 72 ( 7. 3 ± 2. 6) h; 体重 2 560 ~ 3 980( 3 210 ± 570) g。

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日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方法1. 2. 1 实验组 新生儿入院时进行全身评估及更衣后佩戴自行设计的脚裸标识带,按常规方法包裹患儿( 先自左向右、再右向左、最后自下向上包裹) ,将脚裸标识带的延长部分及信息带通过包被下边的连接缝直接露于包被的外面。

1. 2. 2 对照组 新生儿入院时进行全身评估及更衣后佩戴传统的手腕标识带,按常规方法包裹患儿( 先自左向右、再右向左、最后自下向上包裹) 。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标识带脱落及护理差错的例数; 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进行识别带身份核查的依从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行 χ2 检验。

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标识带用于身份核查的依从性比较3 讨论脚裸标识带的信息部份直接露在包裹外,方便护理人员查对,能提高新生儿身份核查的准确率: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2]。

新生儿在医院是一个特殊群体,不具备表达能力,不能交流; 且相貌、特征相似,临床辨别困难[3]。

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新生儿喂服口服药、静脉输液、接瓶、检验标本采集、皮试、输血、生命体征监测、巡视观察病情、特别是当新生儿常因保暖、光疗、沐浴、静脉穿刺等离开及返回婴儿床等环节,此时标识带、床头卡等信息成为新生儿双重身份核对的重要依据,否则及易导致张冠李戴,并由此引发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执行错误。

传统的手腕识别带系于新生儿腕关节处,常处于包裹状态,护士查对时需要打开包裹,核对后又要将患儿包裹好,流程复杂,临床实用性差,导致双重身份核查制度落实困难; 而脚裸识别带系于患儿脚裸部并延长 30 cm,信息带穿过包裹直接暴露在包外,方便护理人员查对,能提高护士使用识别带核查患儿身份的依从性和识别患儿身份的正确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脚裸识别带不易脱落,可确保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唯一性:识别带的脱落与松紧度、肢端关节的结构及周长有关,其中松紧度可通过人工进行调整,而关节的结构及肢端周长是特定的。

新生儿腕周径与手周长差异明显,按理可以系住手腕标识带不致脱落,但新生儿前臂肥胖,手臂相对较短,而手腕带宽为 2 cm 左右,故标识带实际上多系在前臂部位,而近手腕处的前臂周长与手周长差距不明显,故易于脱落[4]; 新生儿脚踝的周长与足背的周长虽然相近,但是踝关节与足部显垂直关系,且足跟部稍向后,成倒“T”形,只要系识别带时松紧度掌握适宜脱出较为困难。

使用脚踝识别带的注意事项: ①佩戴脚裸识别带时松紧应适度,以系好后能容纳一指尖为宜,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容易脱落; ②尽量避免在系脚裸识别带的肢端输液,以防因药液外渗肿胀,而导致系带过紧; ③更换尿布时应将识别带的延长部分与新生儿的双足部一并提起,以免尿粪污染识别带; ④识别带的材质应采用纸质或柔软塑料,以免刮伤患儿皮肤。

总之,延长型脚裸识别带以新生儿的解剖及生理特点为依据,在传统手腕带的基础进行改良,具有信息带暴露在包被外方便护理人员查对及不易脱落的优点,能提高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率,降低新生儿科护理差错发生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