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建设中信息中心的价值体现

2017-04-11 10:06:29 爱德腕带 阅读

         虽然具体的搭建工作主要是由厂商来完成,但是医院和地方卫计委扮演的“设计师“、“监督人”、“沟通者”和“裁判员”的角色绝不可缺位。

         集成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是从局部需求出发,而是必须遵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逐步实现各系统关联业务工作的简易化、标准化和集成化。

医疗信息化建设.png

  对照评测标准,我们进行了审核数据完整性的工作,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工作。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原有的HIS和安全管理等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改造。电子病历的数据改造工作是用时最多的。平台没有标准化之前,我们的感觉尚好,认为数据是齐全的,标准亦尚属规范。但是,一旦对照标准审视,马上发现数据既不齐全,也不规范;文档格式的填写,也是如此。


  技术性的规范不应成为医院信息部的工作重点,数据标准、文档规范,这些工作都是有标准可循的。信息部应为病案、护理、门办、临床、专家等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梳理与对照才是其真正的重点工作。围绕着这个重点,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电子病历的完善与改造就是其中的一项。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数据标准、共享文档规范等,应当严格按照既有标准来规范,没有可讨论的余地,但是如何根据标准进行数据抓取,则是需要反复思考和不断尝试的工作重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与HIS厂商的沟通与磨合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按照既有的标准和规范,向实施平台搭建的HIS厂商提出数据需求,让HIS厂商经过充分调研以后,对实现“数据抓取”的目标提出具体的改造意见;


  其次,根据HIS厂商的技术特点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整体方案亦因之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如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在科室设置上不尽相同,对数据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平台在对具体数据的要求上也要体现出合理范转内的“宽容”和“妥协”。

医疗信息化建设.png


在评审的过程中,我们把厦门的互联互通做得比较好的医疗机构做了一个整体梳理,并对我们的相关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自查。


  我们对国家实施互联互通测评的背景深入理解,让有关人员真正领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启动之前,我们召集了承建商、相关配合部门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卫计委之所以实施这项测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卫生信息标准测评管理体系。我们以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含有200余项标准的文件为参照,逐一对医院和我们单位的系统标准进行自检,发现约有80个指标与前者不一致。因此,测评之前,我们让医院全部进对它们进行了修改,其中包括平台对接上存在的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

医用腕带

一是做好区域平台的工作


  卫计委的信息中心与医院平台的测评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工作人员和承建商进行了培训,并参观和借鉴了先进地方卫计委的成功做法。接下来进行自评工作,通过实际的项目自评与测评指标的差异,确定了优先安排的重点。像前面提到的80个指标,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升级。而且,我们组建了一支互联互通的测评团队。团队由网络、信息安全、业务处室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公安、社保、厦门市信息中心等人员构成。测评工作严格按照测评标准进行,并把工作进展报送上级领导。同时,协调承建厂商,把查出来的问题、需要改进的项目,及时告知他们,反复沟通,确定明确的攻坚目标和方案。我们请来专业的监理团队,对工程的进度和具体内容进行监理。除了以上工作,我们还反复征求测评团队成员的意见,查缺补漏。

医用腕带

二是与承建商进行了良好的沟通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把任务分解到平台的承建商那里,而且向其明确了他们一定要做到的工作。他们必须协助我们进行自评、测评的差异分析。如果涉及到系统软件的缺陷,务必要在测评的两个月前全部改完。承建商根据差异分析,对我们的“市民健康系统”平台进行改造,主要围绕着数据资源标准化、业务应用建设及公共卫生业务改造进行;而医院平台的改造工作更为繁重,我们依据测评标准所涉及的建设内容,把工作分解到各个医院中去,由各个医院平台的承建商再进行二次改造。区域平台的承建商提前把他们提供的产品送检。这个送检过程是卫计委要求的。同时,要求他们协助进行互联互通测评工作,包括答辩、文审、现场测评、汇报、听取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平台承建商参与整个工作的全流程。尤其是在现场测评时,要求承建商向评审专家提供与原代码、共享文档、交互服务与性能测试等相关的内容。


医用腕带

  三是做与其他单位的协调工作


  如向我们请医政医管处从业务角度进行梳理,来确定平台上的展示内容。我们还与社保、保险公司、公共卫生投诉和服务监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等机构或部门开展更加深入的对接与合作。把他们的业务处室或业务部门的人员请过来,共同协商建设好“市民健康系统”区域平台。并且,我们把这种密切的合作演示给医院,让医院在与相应的对接单位展开更畅达的联系与沟通。这种示范让医院感到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互联互通平台的改造工作。行业外的机构进入,也对我们平台应用支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他们调取了我们的哪些数据,我们共享了他们的哪些数据,都有助于双方彼此的理解与交流,并进一步深化对自身定位及价值的认知。我们也要求基础硬件承建商进行配合,我们的区域平台是建立在中国电信的“医疗云”上的。硬件系统全部由中国电信来承担,我们就要求他们按照互联互通的相关要求,对此进行了提升。

医疗信息化建设.png

我院提出了一个口号:以电子病历分评价为手段,以目标为导向,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2016年,我院是以电子病历评价五级为目标,来建设医院的数据中心——“以评促建,补差补齐”。


  目标明确了,工作也就容易开展起来。我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以一个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作为支撑。在这个平台上,有管理、临床、科学/教研、运营构成了平台应用层;以临床数据中心(CDR+ODR+RDR)为核心的构成了平台构成了平台数据层;其他还有平台服务层和集成交换层。


——来源e医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