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诊腕带的设计及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如何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潜在急危重病”患者的识别能力…,如何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潜在风险大小做出准确判断,如何做好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避免或减少24小时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2012年5月我科自行设计了院前急救分诊识别腕带,应用于701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我院院前急救患者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使用分诊腕带前)和实验组(使用分诊腕带后)。对照组592例,为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收治的院前急救病例,其中男384例,女208例,平均年龄(50.6±22.3)岁。实验组701例,为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收治的院前急救病例,其中男421例,女280例,平均年龄(52,6 4-20.5)岁。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15岁;(2)经我院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处置并接回本院的院前急救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5岁;(2)妇产科、五官科患者;(3)中途拒绝转运及治疗者。
2.方法。
(1)分诊识别腕带的设计。此腕带的设计思想以卫生部医政管理司发布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warning score,MEWS)f2l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遵循科学、客观、全面、具体和完整的原则,将患者的整个急救过程简明、扼要的记录及体现,方便急诊护士病情评估、交接及记录,为院内迸一步救治提供重要资料。分诊腕带由三部分组成:急诊评估、急救措施、分诊标识。急诊评估部分由患者的一般资料、初始、后续评估与MEWS评分组成。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初步诊断等内容。此部分信息用于院前急救患者身份的核查。初始、后续评估包括处置时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等项目。记录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即时评估患者的生理指标情况以及在监护转运过程中进行后续评估的情况,急救措施部分包括急救处置、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时间等。可随时记录抢救过程中执行医嘱情况。分诊标识部分由红、黄、绿、黑四种急诊分诊标识组成,中间以易撕线连接,根据MEWS评分确定分诊标识。
(2)临床应用。
①组织与实施。由科主任、护士长、3名质控组长组成质量控制小组,科主任任组长,负责急救专科知识培训,护士长任副组长,负责培训分诊腕带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使用方法。护士长、护理组长负责监督指导,保障分诊医疗腕带使用的正确性,培训方式为专题讲座、质控反馈、案例追踪,培训时间为2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分诊腕带使用情况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测试。通过培训,所有急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分诊医疗腕带使用。
②分诊腕带的使用。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用初次评估获取的生理指标计算出MEWS评分,根据MEWS评分确定患者分诊标识(MEWS>14分一红色一入抢救室或监护室,MEWS=2。3分一黄色一入留观室或病房,MEWS=0—1分一绿色一入急诊室或普通诊,黑色一死亡)及处置原则、转入科室。院前急救护士与院内护士交接时,双方核对腕带上的基本信息,急救处置措施及分诊标识,根据患者的分诊标识,结合院前已实施的急救措施,及时安排患者的后续治疗及抢救。
③随访质控。患者入院24小时后,由课题组指定专人进行随访质控。随访内容:24小时意外事件发生率,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并将分诊腕带收回,进行质控记录;每月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反馈给科主任及护士长,由科主任及护士长负责督导落实,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数据处理。
根据数据采集的不同方法及统计学的不同要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数资料进行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院前急救患者24小时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1。
讨论
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英国医疗机构成立专门“风险患者应急小组”,为更好地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高效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虽化体系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MEWS是对可以在病床旁测量到的常规生命指标,如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等指标进行评分,这些指标不受仪器、人员、场地限制,可操作性强,属于半定量指标。减少了医务工作者以往在接诊工作中完全靠个人经验进行判断所造成的偏差,减少了临床中的误诊与漏诊,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在2001年将它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目前已在发达国家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普遍应用,并得到普遍肯定。国内研究认为MEWS评分系统设计科学合理,使用简便,及时,结果准确可靠,明显减少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变化和漏诊的发生率,防止因年轻医生、护士经验不足造成的患者病情贻误或管理缺陷;MEWS评分也为患者合理分流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急诊、病房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统一协调。很容易推广并作为患者病情的快速判定工具,有助于院前急救医生尽早查出预后不良的患者并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部分医院已将MEWS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快速临床评估及合理分流,个别医院也通过MEWS评分系统建立了院前院内无缝隙链接模式,但对于院前急救患者与院内交接及患者身份识别方面,缺乏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具。
2.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院前急救分诊腕带具有以下优点:
(1)MEWS评分简单实用,弥补了以往急救人员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漏诊、误诊。便于急救人员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24小时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2)设计简单实用,便于携带,不易丢失,便于进行追踪质控。
(3)分诊腕带简要记录了院前急救患者的初次病情评估、已实施的急救处置以及患者病情的分级,为院内医务人员进一步实施抢救、治疗提供依据,完善了院前与院内无缝隙链接模式。
(4)提升院前急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保证院前急救患者交接时的安全,确保特殊情况下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