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2017-12-19 09:39:47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褚贵洋,杨春梅,詹永丰,王 宏[ 摘要 ] 

目的: 设计开发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方法: 将监护信息和移动终端有机结合,将包括监护信息在内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进行集中调用、分析及处理,服务于医护人员。

 结果: 应用该系统,医生可在床边调阅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下达及修订各项医嘱,提高查房效率。

护士可实时获取患者医嘱列表,通过系统自动比对功能执行医嘱,确保用药安全;并可实时获取监护异常报警,及时救治患者。

 结论: 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个人数字助手引言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是在无线环境的基础上,集成、整合包括患者监护数据在内的所有医疗信息,通过具有注册认证的移动终端设备,利用条形码识别技术,使医护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医疗信息的采集、录入、查询和调用;通过中央监护站,使护士能够集中观察所有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全面管理病区内的监护设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护质量。

医院也积极促进监护信息化与移动医疗的结合,使临床工作者更有效地加强医疗质控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医疗风险,切实可靠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从而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为目标、以科室及医院发展为基础的双赢局面。

1 需求分析1.1 实时监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引发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正趋于年轻化,生存压力所引发的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越来越普遍, 再加上住院期间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等原因,使得普通病房监护越来越具有临床价值。

监护能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持续不断地对每位患者进行监护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普通病房普及监护,提高普通病房床边监护的使用率,才能让每位患者都能充分享受安全的医疗待遇。

1.2 移动诊疗对于一个病情不够稳定的患者,需要在床边放置监护设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针对患者出现的微小病情变化,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应及时报警,全面查阅临床信息、开出医嘱、执行医嘱。

同时,医嘱是否有效又将通过中央监护站反馈给医生,从而使对患者微小病情变化的应对处置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现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及时治疗。

2 系统设计2.1 总体框架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将监护信息与移动终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是真正提高监护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具有了监护信息的移动终端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才是真正的移动医疗。

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中,应首先完成监护信息化建设,然后是移动终端的监护接入及与病患其他信息的整合,最终实现病患医疗信息的完整调阅。

结合本院医疗信息化现状及规划设计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其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

2.2 硬件2.2.1 组成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硬件由以下部分组成: (1)服务器:DELL PowerEdge R710,2 台;(2)医生移动终端:144 台;(3)护士移动终端:153 台;(4)中央监护终端:64 台; (5)床边监护仪:481 台。

2.2.2 设计(1)医生移动终端(如图 2 所示)以医生实际工作场景(包括查房、诊断、治疗及病历撰写)为基础,该产品的硬件设计致力于给予医生最佳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其各项临床需求。

扫描方面,专用条形码扫描器可识别、读取条形码信息,满足患者、药品、物资等识别需要;记录方面,300 万像素摄像镜可完整记录患者伤口及其他部位恢复状况;通信方面,蓝牙、Wi-Fi(支持802.11a/b/g/n)、USB等方式可实现与外部终端的多种方式通信;外设方面,可外接有线网络及键盘、鼠标,拓展了设备的使用方式;安全方面,专用充电防盗扩展坞实现密码防盗,可满足医院安全管理需要;防护方面,外壳达到 IP54 防水防尘的防护标准,可满足防淋水、酒精擦拭消毒的医疗要求。

(2)护士移动终端(如图 3 所示)以护士的实际工作场景(包括查房、护理及体征采集)为基础,该产品的硬件设计致力于给予护士最佳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其各项临床需求。

扫描方面,专用条形码扫描器可识别、读取条形码信息,满足患者、药品、物资等识别需要;通信 方 面 , 蓝 牙 、Wi -Fi (支 持802.11b/g)、USB 等方式可实现与外部终端的多种方式通信;防护方面,外壳达到 IP64 防水防尘的防护标准,可满足防淋水、酒精擦拭消毒的医疗要求。

2.3 软件2.3.1 组成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软件由以下部分组成: (1)中央监护软件:64 套; (2)移动诊疗软件:144 套; (3)移动护理软件:153 套; (4)系统服务软件:1 套。

2.3.2 设计(1)移动诊疗软件。

系统方面,移动诊疗软件采用基于设备优化的定制操作系统;功能方面,具有中央监护系统功能,可实现患者监护信息的实时调阅;集成方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可实现对患者信息的整体调阅,如住院信息、病历信息、病史、检查检验信息、影像信息、医嘱信息、监护信息等 [1] 。

(2)移动护理软件。

功能方面,具有中央监护系统功能,可实现患者监护信息的实时调阅;集成方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可实现对患者信息及医嘱的查询、执行 [2] ,可核对病患信息和药品信息,有效管理住院患者。

(3)系统服务软件。

系统服务软件作为中间服务器缓存数据,所有客户端需要的数据都缓存在中间服务器中。

这些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嘱、检验、体征、电子病历、监护、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影响等 [3] 。

系统服务软件还具有数据同步功能,可设置自动同步时间、同步规则、数据更新策略等。

针对医院业务系统无法比对数据的时间戳这种情况,系统服务软件提供了开关配置,无需判断数据是否过期。

当客户端请求时,中间服务器直接获取业务系统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根据设置自动从各个业务系统批量同步数据,管理员可以手动批量处理同步数据,也可以选择须同步的业务系统。

收到客户端请求后,若业务系统中有该患者的更新数据,须将该数据同步到中间缓存数据库中。

数据同步时生成数据同步日志,主要说明数据同步是否完成、同步时间、同步内容,不同的同步数据可以用复选框做选择。

2.4 接口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对外提供 Web Service 接口,实现与本院其他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数据通信,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PACS 等。

应用效果3.1 医生查房3.1.1 应用前应用医生移动终端前,医生查房时只能携带厚厚的患者病历到患者床边,通过翻找纸质病历来获取所需的临床信息,但海量的纸质病历使得医生往往不容易查找到所需的数据,从而影响诊疗效率。

3.1.2 应用后应用医生移动终端后,医生查房时只需携带医生移动终端,通过内置的软件即可调阅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大大提高了医生查房的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

3.2 护士查房3.2.1 应用前应用护士移动终端前,护士查房时如需给患者输液,只能通过人工比对的方式核查患者姓名和药品名,核对姓名时不能排除同名人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人工比对效率低下,存在给患者输错药的医疗风险 [8] 。

3.2.2 应用后应用护士移动终端后,护士查房时如需对患者输液,只需通过护士移动终端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袋即可,系统将根据患者医嘱信息进行自动比对,核查患者姓名和药品名,如果两者不对应,则发出报警提示护士;如果两者对应,则可以进行输液操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9] 。

3.3 监护应用3.3.1 应用前床边监护设备仅仅是单独使用,没有接入 HIS。

一方面,监护报警时,护士不能第一时间观察到,从而影响患者救治;另一方面,夜间监护报警会发出声音,刺激患者并影响其休息,导致患者不愿意被监护。

3.3.2 应用后监护信息化建设需要将分布在普通病房的孤岛监护通过无线网络联入中央监护系统,通过中央监护系统的集中监测功能,时刻掌握每位患者的生理变化;同时关闭床边报警音,不会打扰到患者休息;在患者出现生理异常时护理人员才会前往病房查看,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分布在每个病区的中央监护系统通过覆盖全院的无线网络联入 HIS,实现数据交换,使得患者监护信息同影像、检验信息一样作为患者电子病历的一部分,从而完成监护信息化建设。

4 结语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将监护网络延伸到普通科室的普通病床,让次危重患者在普通病区也能享有高质量的监护,从而提高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周转率,减轻患者负担,保障患者在院期间的生命健康,从而降低医疗风险,规避医疗纠纷。

通过医护移动终端,医生可随时随地调阅、处理、记录及存储包括体征、医嘱、电子病历、影像、检验及监护在内的患者信息;护士可通过移动终端的条形码及腕带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医嘱执行全过程的实时信息化管理,确保是正确的患者(腕带识别患者)、正确的药物(条形码识别药袋)、正确的执行(药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剂量),避免重复手工查对与抄记,在提升效率的同估,确保系统的割接时间。

最后还要制订回退方案,如果系统割接不成功,确保业务系统还能回退到原来的数据库系统。

部署 Data GuardData Guard 配置包括 1 个生产数据库和 1 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 [7] 。

这些数据库通过 Oracle Net 进行连接,数据库可以分布在同一个或多个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服务器 [8] 。

在系统稳定运行 1 周后,将原来的主库配置成物理 Data Gurad,并将其以只读方式打开,可以为医院的很多报表系统提供查询服务,减轻生产库的压力。

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逻辑 Data Gurad 主机,支持额外的数据库结构,也可以支持特定的报表或业务需求。

5 效果分析原来所有业务均是由 1 台服务器承担,完成升级后,业务量平均分配到了 2 个节点上,提升了客户端在业务高峰时应用的响应能力,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速度比以前提升明显。

升级前需要每天停机40 min 左右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升级后采用了热备和 Data Gurad 技术,每天不用停机备份数据,有效地减少了停机时间 [9] 。

在集群一个节点故障的情况下,集群能自动将故障节点上的 SESSIONS 转移到健康的节点上,实现了透明故障转移。

其部署更便捷,只需将原先主库 IP 地址设置为集群的 SCAN IP 地址,客户端即可连接现有集群。

6 结语本次工作完成了 HIS 数据库升级,使其从原来单点结构升级成 RAC 体系架构。

RAC 体系架构不仅解决了原有架构因单点故障而引发的系统停机,实现各个节点负载均衡提升业务能力,单点故障时也能实现客户端故障转移。

新架构不仅更加安全有效地保护了数据库数据安全,同时也提升了可扩展性。

当服务器需要升级维护时可以不中断前端业务系统,当数据量增加时通过 Oracle 自动存储管理(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ASM)可以动态添加存储磁盘来提升数据库的存储容量,也可以替换更高效性能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来提升数据库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性能。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