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及应用

2018-02-07 09:56:43 爱德腕带 阅读

作者:肖   爽    王友俊

【摘要】   目的   探讨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及应用。

方法   从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的实施过程及应用 2 个方面分析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临床护士实际使用情况提出改进方法。

结果   临床护士对个人数字助理( PDA )使用满意度得分为( 2.99±0.91 )分,静脉输液扫描率维持在 50% 左右, 2013 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比 2012年下降 20% 。

结论  PDA 可正确核查患者身份,通过改变培训模式、满意度调查、品管圈活动、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能进一步提高使用率。

随着国外医疗系统对移动护理———个人数字助理( PDA )的广泛使用, PDA在临床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被医务工作者认可。

在近10年的使用过程中,国外许多研究表明PDA有利于临床工作 [1 - 5 ] ;国内及台湾学者研究则显示护士对PDA的满意度差异较大 [6 - 8 ] 。

本研究对该院PDA项目实施近2年时间里,发现PDA的推广工作具有很大的特异性,无论需求提出、软硬件购置、布网等工作都需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进行开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编制床位3 200张,临床科室 35 个, 2013年门诊量258.63万例次,出院患者11.12万例次,护士 2 400名。

 2012年 3 月提出开展移动护理项目,2013年1月1日正式上线, 7月18日全院推广。

1.2  移动护理系统实施过程1.2.1  组建护理信息化项目小组   由分管院长牵头,护理部、信息中心主任担任组长,由临床8名护士、信息中心2名工作人员组建项目小组。

根据项目进度,每月召开至少 2 次项目进度会议,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和使用情况。

1.2.2  确定医院需求   相关人员对 PDA 的认识,普遍集中于采用手持终端核对患者身份,在“ 3查7对”基础上,多了一项信息确认的防线,本组认为这只是 PDA 项目中1 / 3的需求。

通过扫描步骤,实现数据收集信息共享,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各项评估表格运用、电子体温、人员档案管理、绩效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等方面都可开展运用。

因此,医院希望上线 PDA 达到的目标,需根据医院已有的护理信息化项目和未来需要收集的信息而决定,实现信息化产品间整合,发挥最大效用。

1.2.3  相关设施准备  PDA 项目包括3个部分:软件、硬件、网络。

前期工作也围绕这3部分开展。

( 1 )软件准备:软件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选择时需根据医院护理工作需求;同时软件应不受手持终端的限制;后期修改能否跟进,也是一个重点。

最后该院选择移动护理软件(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 2 )硬件准备:硬件包括 PDA 移动终端(医师/护士)、条码腕带、输液贴。

移动终端选择取决于临床需求和成本核算,可选择手持式(含手机)或推车式2种。

数量配置参照床机比例( 8∶1 )。

条码腕带属于耗材,有热敏和碳带2种材质,各有优缺点,对儿科患者,腕带有更严格标准。

如医院规模大,病区分散可将腕带打印机设立在每个病区,但成本会相应增加;如医院规模小,病区集中,腕带打印机可设立在入院处。

输液贴需要设置一维或二维条码位置,最好置于远离护士签名处。

同时随着 PDA 的上线,瓶签使用量增多(如静脉推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等),前期应考虑储备备用瓶签。

( 3 )网络准备:无线网络全院覆盖需要进行详细的论证,最终决定选择符合 802.11n 标准,同时满足 2.4G / 5.8G2 个无线频段智能切换设备,频点规划结合医院建筑情况,进行合理布署。

服务器配置为双机冗余,以充分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

1.2.4  确定上线步骤   该院病区大楼共有 4 栋,因此采用分楼栋上线模式,共 4 批。

上线步骤均为 4 步:网络/硬件准备阶段、培训阶段、上线运行阶段、巡查整改阶段。

第 1 栋楼开始第3 阶段时,第 2 栋楼做第 2 阶段,第 3 栋楼做第 1 阶段,如此循环,共 2 个月完成 4 栋楼 PDA 扫描上线工作。

1.2.5  有序开展上线工作   项目组成员中信息中心人员负责硬件、网络和分发设备;护理部负责临床培训,使用情况反馈等工作,并及时沟通,有序开展上线工作。

1.3  移动护理系统的临床应用1.3.1  核查患者身份   护士执行给药或护士操作前,“3 查 7对”后使用 PDA 进行患者腕带和瓶签扫描,以进一步核查患者身份。

1.3.2  完成输液巡视、病区巡视记录   护士巡视输液和病区时,可扫描液体瓶签或患者腕带来完成,并将记录通过勾选方式直接录入电脑,巡视记录单可不做打印。

1.3.3  护士部分工作移至患者床旁   护士可通过 PDA 在患者床旁进行各项评估,通过点选相关指标,评估分数可自动计算并保存电脑。

2  结    果2.1 PDA临床使用满意度调查结果   本组通过德尔菲法自行设计问卷,各维度Cronbach′s系数为0.748~0.863 , 2013年3~4月对该院已使用PDA半年以内的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 卷 1 000 份,回 收 有 效 问 卷 981 份,有 效 回 收 率 为98.1%[ 9 ] 。

结果显示护士对 PDA 临床运用的评价,平均得分为( 2.99±0.91 )分,其中年龄越大、工作时间越长、使用 PDA时间越长的护士评价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护理人员对PDA 操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 2.88±0.91 )分,其中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时间、使用 PDA 时间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P <0.05 );且护士对 PDA 的评价与满意度也呈正相关。

与有关研究结果较一致 [10 - 11 ] 。

2.2 PDA 在输液治疗中的扫描率  2013 日 7 月 18 日全院上线后, 8 月份开始统计 PDA 在输液治疗中的扫描率呈增长保持平稳状态,维持在 50.% 左右。

见图 12.3  给药差错率结果 2013年使用 PDA 后,给药差错事件比2012年下降20% 。

3  讨    论3.1  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工作应用中的优势3.1.1 PDA 可保障患者身份核查正确性  PDA 作为临床核对增加的一道防线,在确保患者身份信息方面有显著效果,因此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但是当人为贴错瓶签, PDA 的辨认工作将无法发挥作用,因此 PDA 的核对步骤是在护士执行完“ 3 查 7 对”以后。

3.1.2  移动护理系统节约部分护理书写工作量   移动护理系统改变护士输液巡视和病区巡视记录模式,通过扫描,勾选的形式完成,减轻护士书写工作量。

3.2  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工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2.1  网络信号存在断续  PDA 使用中临床反映最大的困难是网络信号问题,该问题不仅与信息中心的布网有关,也与病房结构、硬件网卡的配备、病区部分射频设备有关。

因此,需要各部门合作协调网络信号问题,通过加装信号接收器,或者在病房中布置 AP 等方式来解决。

3.2.2 PDA 数量配置问题   该院对 PDA 配置数量为床机比8∶1,但ICU (重症监护室)配置明显不足。

 PDA 使用高峰主要出现在上午和下午的集中治疗时间段,而其余时间段会出现PDA 空闲;此外 PDA 主要作用还是作为扫描设备,建议增配PC 机完成护理文书的录入工作。

3.2.3  护士满意度不高,扫描率有待提升   该院上线半年后,通过制定问卷对医院 981 名护士进行 PDA 使用满意度调查,满分5分,平均分为( 2.99±0.91 )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软件流程不合理,终端产品不方便输入,电池蓄电能力不足等,直接影响扫描率。

同时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不能立刻扫描,如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无法扫描;条码打印机出现问题,打印的二维条码无法扫描,医师临时停止或更改医嘱,原医嘱仍在系统中。

针对这些问题,台湾部分医院采取补扫描模式。

3.3  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工作应用中的解决方案3.3.1  合理开展培训   该院在实施过程中经历2种培训模式,一是工程师向该院护士进行大课培训;二是护理部先培训10名护士,再由科护士长协助10名护士分片区在每个科室进行培训操作演示,工程师协助培训现场答疑。

 2种培训模式,护士反映第2种方式较好。

3.3.2  持续开展护士满意度调查   医院护士满意度调查,可以真实反映出护士对移动护理系统使用的接受程度,针对护士不满意的方面做进一步改进。

因此,前期调查对象为使用半年以内的护士,后期将对使用1年的护士再进行调查,并做比较分析。

3.3.3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 PDA 扫描率   护理部通过在部分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扫描率有一定成效,说明护士态度对PDA的使用率有直接联系。

3.3.4  提升护士使用移动护理系统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数据统计、保障患者安全等方式,让护士体会到移动护理系统能给临床工作带来便利,从而增加护士使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移动护理系统作为近年来一种新系统已逐渐进入临床工作中,其优缺点也比较明显,从最初一致好评到现在优缺参半,对其发挥的作用和使用范围更加清晰。

 PDA 在确保患者安全方面有突出作用,通过改变培训模式、满意度调查、品管圈活动、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可进一步提高使用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