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考核指标归根于三个字——平台化

2018-11-13 10:17:40 爱德腕带 阅读

医院CIO们需要继续关注的关键词有三个:电子病历、数据采集与传输、信息安全保障。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CIO和信息化设计者们,只需要关注一个关键词:平台化。


1


智慧医院建设独占鳌头


一级指标智慧医院在“医疗机构”版中占据了14分,可谓鳌头。这14分细细分配到了信息技术预约情况、支付情况、提醒情况、自助查询、信息化建设情况、大数据利用、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药房自动化八个领域,且评估方式均为“定性+专家评审”——有或无,医院说了不算,这类专业系统要由专家把控“质量”,做出评价。


在这八个细目领域中,有三处尤其值得CIO们关注。


第一是在信息化建设情况中,主要关注的是电子病历的部署及应用情况,很多医院门诊电子病历上线难,此处便提出要求——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均有电子病历得1分,否则便是0.6分;近一两年来不少医院信息化建设过于关注“炫目”的小应用,有走弯路、忽略电子病历的情况,此处便提以评级为达标线——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达4级以上得1分,未达4级不得分。


所以,以电子病历为中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依旧是主旋律,也将继续是主旋律。


第二是特意将大数据应用情况细化,鼓励医疗机构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这五项工作。这对医疗大数据企业来说会是极大的利好和促进,同时也为CIO们提了个醒:除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大数据将很快变成工作重点哦。


第三是将智能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列入,智能导医分诊极易为各类导诊机器人企业带来利好,值得CIO们格外关注的是其他智能服务类,即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指导,这些服务无不涉及到院内外数据采集、传输,所以虽然未被提及,但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成为CIO们在这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做好数据工作所要考虑的“题中之义”。


2


院前预约也“智慧”


“医疗机构”版中预约诊疗制度共计10分,细分为预约诊疗率、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门诊患者分时预约就诊率、门诊预约诊疗时间间隔、其他预约服务五个二级指标。


自“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医疗机构首先下功夫的便是院前预约系统的建设,这一系统的第一体验者是患者,最能体现临床科室、医务部门、信息部门的协调性,也是科学就医流程设计的第一环。因此,系统不大,但是需要“一把手”智慧的系统。


3


远程诊疗制度推进院际资源协调


一级指标远程诊疗制度在“医疗机构”版独占8分,指标明确表述了医疗机构需要提供的服务细目,为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提供远程服务(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几乎涉及到了在患者就医方面技术可达的方方面面,每一项达成可得一分,政策设计者的思路不可谓不细致,也能看出国家对远程医疗在平衡就医资源、缓解局部医疗资源不足方面给予的极大期待。


4


区域一切“平台化”


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版的考核指标中,除了“组织实施”部分外,对其余功能性项目,我们用“一切平台化”来归纳总结指标细则并不为过——预约诊疗需要平台化覆盖;检验检测结果需要区域内平台化共享互认;急救服务要中心化建设,并实现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化共享;依赖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居民的连续医疗信息需要进行平台化共享;互联互通建设强调的“一卡通”发卡及应用本质上便是平台化信息共享……


区域平台化建设离不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熟与发展,当然,在一定情况下,区域平台化建设也会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朝着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渠道发展。对区域内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来说,从信息化角度来看,区域内信息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平台化”的需求,这不仅是推动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所看重的政务便民诉求,也是在这个“数据便是金矿”的时代成就地方大健康产业的必经之路。


此次发布的考核指标适用期限是2018~2020年,由此带来的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我们极为期待,也将拭目以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