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创新服务模式新突破与智慧医疗建设新趋势

2017-03-30 09:37:09 爱德腕带 阅读

        春雨润如酥,樱花繁似锦。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e医疗沙龙走进武汉,与武汉医院协会医院信息管理分会共同主办了一场以“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新突破”为主题的沙龙,这次沙龙邀请到了理论造诣深厚的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刘谦,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头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辉、武汉同济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汪火明、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Zebra、宁波市科技园明天医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技术解决方案。

  丰富的议题设置吸引了五十余位武汉市各医院专家,将近五个小时的会议研讨,围绕“创新服务模式”和“智慧医疗”这两大主题词,碰撞出了一些值得一记的火花!




爱德医疗.png

这是我们今年的第一场活动,祝贺此次会议圆满成功——武汉医院协会秘书长张宇晴



  武汉医院协会秘书长张宇晴致开幕辞,她认为,大数据、信息化正在影响各行各业,对医疗行业也是如此,提升临床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医院全方面发展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爱德医疗.png


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很多有造诣的教授、专家,分享成就,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武汉医院协会信息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李文洲教授



  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武汉医院协会信息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李文洲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老百姓喜欢说“机器人医生来了”,“机器人导医来了”,智能社会正在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例外!


  “我是临床医生,但是我最近几年来深刻地感受到信息化给临床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李文洲说。



医学影像服务的三个重点发展趋势


爱德医疗.png



医学影像服务应用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精确化,应用升级,实现影像的提质升效;二是智能化,发觉新的诊断手段,提高影像的应用效率;三是“云”化,促进影像的互联共享,扩大影像的可接触范围,这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件事。——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刘谦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刘谦的演讲题目是《医学影像智慧应用发展趋势》,他谈到医学影像服务的三个重点发展趋势。


  第一是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云”化,这一趋势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分级诊疗的重视和推进,在政策推动下,医学影像急需互联、共享、协同。“影像存储上云是“云”化的基础,应用“云”化和流程“云”化,则是后续的重要工作。”刘谦说。


  第二是临床应用需求推动的医学影像应用的精准化,如围绕重要疾病(心脑血管等)的专科影像信息系统,不仅能进行临床路径异常监测与分析,还可以对心脏分割、血管提取与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如高端影像后处理,借助计算图像处理技术挖掘更精确的信息,用于精确诊断、术前规划;如术中导航,将术前影像与术中场景进行融合,支持手术计划的实施。


  第三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推动医学影像应用智能化的推动。如基于影像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疾病辅助监测(如心血管分析、病理辅助监测等)。



这件事不新鲜,但中文医疗语音录入不简单!


爱德医疗.png



语音录入并不新鲜,据HIMSS统计,语音识别应用可以提高医生录入工作20%~40%的工作效率,但是中文医疗录入必须要考虑到语言和行业本身带来的难点。——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乾



  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乾从“智能语音”角度出发,介绍了智能语音对智慧医疗建设的助力。据HIMSS统计,语音识别应用可以提高医生录入工作20%~40%的工作效率,语音录入并不新鲜,但是中文医疗录入必须要考虑到语言和行业本身带来的难点,如音节、多音字、医疗专业术语、识别准确度、医生使用习惯、系统集成难度等等,针对这些难点,云知声重点在“抗噪”、“医疗语言模型建立”、“云方案部署”这几件事上下功夫,专业的语言模型、独立的客户端、专业的语音录入麦克风——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云知声的卖点!


  在医技科室,一些实践正在进行,如利用脚踏板控制录入,完善录入模板等等,机器能代替录入员吗?远程会诊、院内会诊、查房、交接班等等时,语音转文字这一功能更值得探索。在医院找不到路,就医流程不清楚、该挂哪个科?借助日渐成熟的语音识别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可爱的导医机器人也值得期待。


  云知声语音录入系统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威海市立医院、西京医院、大坪医院、台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等医院的上线,也是用户对智能语音录入这件事的一种行业认可。



信息化这件事这么难,我们为什么这么有热情?



爱德医疗.png


我们为什么这么累但是还是这么有热情呢?因为我们边做边想,信息化实现的过程就是我们梦想实现的过程。做CIO要首先是个梦想家,流程不敢颠覆,不敢重塑,是做不好这件事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辉条分缕析地向与会者分享了如何通过信息化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信息中心从“信息化可以做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出发,从领导和其他部门获取支持,一点点摸清医院现状,对照《行动计划》要求寻找差距,制定可行的计划方案。“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强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将任务进行了分解,按项目管理方式跟踪,“把不同的菜装在不同的篮子里。”肖辉说,“我们建的系统很多,很杂,但是很多系统都是公司的,建设是有余的,但是利用却是不足的。所以如何让信息系统与用户的联动增加起来,是我们在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虽然说到底,只是两个平台的建设——外联平台和综合信息利用平台,但是从多个分解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该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细致、耐心!肖辉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的多个分解项目,以下几个亮点仅供“窥斑见豹”。



(1)全面实施预约诊疗,不断提升预约诊疗率,去年预约率占到了三分之一多;

(2)多种形式信息推送,挂号时推送导诊/排队信息、取报告信息,分别向医生、患者推送危急值信息,住院的入院引导,产检“套餐”的信息推送,慢病/复诊/术后的健康关怀,直接面向患者的患者投诉及跟踪系统(保留录音、记录),向管理层、科主任推送的经营业务信息等等,亮点颇多。

(3)“卖烧饼都可以扫二维码了,处方上为什么不可以?”肖辉说,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重塑了患者的支付方式和习惯,也让医院的就诊环境展现出一种全新面貌。



  肖辉在演讲结束时,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为什么做信息化还是要有一些宣传思路?因为宣传以后首先提升的是全院对信息化应用的支持和理解。做IT的人喜欢自嗨,肖辉笑谈道:“系统功能强大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契合医院要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做信息化的人,要抬起头,找政策契合点,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



沟通“物与物”,物联网时代的医疗服务策略


爱德医疗.png



互联网时代我们解决的是人与人的沟通问题,物联网时代则是物与物的沟通联系。——Zebra中国区医疗行业BDM吴军




  据IDC预测,到2019年,中国医疗行业中的30%软件会提供实时来自于IOT设备的场景数据,并嵌入到具有认知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应用中,自动生成所需文档文件,因此能够节省医护人员20%的时间;到2019年,20%的中国医疗机构将采用基于IOT的生物传感技术,用自动的方式来度量患者的关键体征和其他生物特征。

 

  来自Zebra的吴军介绍了斑马在“物联网+医疗”时代的思考。这五年以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智能手机与各种App已经在改善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医疗方面,物联网可做的还有很多。斑马成立于1969年,经过45年的创新历程,定位与运动感应、基于云的设备管理、RFID、证卡打印、条码打印、数据采集、移动计算成为Zebra的主要技术领域,基于此,Zebra已经能够提供完整的物联网方案。

 

  吴军结合斑马在物流、零售方面的经验,向与会者介绍了斑马在“物联网+医疗”方面的策略。“互联网时代我们解决的是人与人的沟通物体,物联网时代则是物与物的沟通联系。”吴军认为,在医院完全可以通过对“物”的定位,来帮助医护人员提升效率。


  如何让专业的移动设备、物联网、云技术这些技术态势的转变成就医疗资产智能化,吴军认为可以从感应、分析、行动几个维度来看,并详细介绍了Zebra的产品特性。



优化、改善——这些关键词背后的人文意义


爱德医疗.png


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从以财务为中心、患者为中心,正在转向以共享服务为代表的集团云平台建设。——武汉同济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汪火明



  武汉同济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汪火明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为主题,介绍了武汉同济医院近年来在就医流程优化和就医体验改善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同济医院于2015年顺利通过德国KTQ复评,也成为亚洲第一家首次通过复评的医院。该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财务为中心,第二阶段以患者为中心,现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是以共享服务为代表的集团云平台,目前全院信息点约30000余。在住院流程优化方面,统一集中预约、IPTV、支助中心(帮助患者取药、送药,提醒患者检查时间等等,人工支援帮助中心)、全方位的患者移动医疗安全核查是重点工作。


  在门诊流程优化方面,汪火明重点介绍了云模式下的集团医院业务系统构建、就诊卡的多院区通用、多途径支付方式、自助服务体系、集团统一号源池及分级诊疗等,门诊流程优化效果明显:



1.据香港艾力彼咨询公司统计,该院患者当日就诊人均排队从4.3次降为1.4次。

2.由于取消了挂号窗口,减少了财务窗口人员。

3.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后,患者可以直接持卡在执行点缴费,免去了往返排队,人均节省时间25分钟。

4.(根据近期数据),在日均6.3万笔交易中,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和业务执行点直接缴费的达5.2万笔,极大地减轻了财务科室的压力。

5.响应了国家“先诊疗后付费”的以该要求。




谈谈医学影像服务生态圈的构建

爱德医疗.png

面对医院需求和政策要求,影像集成和流程再造成为最为可行的两件事——通过智能化医技检查进行预约流程的再造,通过大影像集成连接医疗资源和用户。——宁波明天医网科技有限公司施剑



  宁波明天医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施剑向与会者介绍了明天医网对“医学影像服务生态圈的构建与应用”这一主题的思考。


  目前医疗影像服务面临诸多问题,“互联网+智慧医疗”中的使用需求和影像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应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两大原因。


  面对医院需求和政策要求,影像集成和流程再造成为最为可行的两件事——通过智能化医技检查进行预约流程的再造,通过大影像集成连接医疗资源和用户。


  进一步的则是应用层面的展现,如通过影像云生态圈连接医疗资源和公众,致力于打造以医学影像为核心的,专业、一站式的用户服务生态圈。施剑提出,“安全第一、可靠分享、智能诊断、大数据分析”,将会持续成为医学影像生态圈应用探讨的热点。宁波鄞州区的影像平台、邵逸夫医院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武汉市中心医院远程医学诊断平台等等,这些由明天医网执行建设的项目,已经成为值得同行参考的优秀案例!



亮剑!迈向未来医疗的三大利器

爱德医疗.png

国家现在并不支持航母级医院建设,因此武汉市中心医院更愿意在信息化建设上开拓创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扩大医院辐射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



  在最后一个演讲环节,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亮剑”,通过对“未来医疗”发展趋势的解读,向与会者分享了“迈向未来医疗的三大利器”!


  左秀然认为,“未来医疗”的发展趋势有五个。


一是面向个人的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成为医疗服务将来新的主导力;





二是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服务的转变,很多国外医院已经将远程监护纳入“围墙”,而国内这样做的还是很少;

三是通过人工智能升级医疗服务模式,让专家们从“经验型”转向“知识型”,让“智能机器人”完成“劳务型”服务,是这一趋势的题中之义





四是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变化,互联网医疗正在重塑整个医疗行业的沟通方式、就医方式、就医体验、商业模式;

五是基础设施的转型正在进行,“硬”基础设施,正在转向“软”基础设施,服务升级不可避免。





  基于此,智能化虚拟医院社区将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然而,我们依旧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获取丰富、持续、全面的数据资源,“数到用时方恨少”是令不少人挠头的事;第二是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连接渠道,随时、随地、随需、线上、线下、不同角色的交叉互联;第三是如何转变医疗工作服务模式,“大牌专家将来“牛不牛”,要看其团队能力是否可“复制”,因此专家应该要投入“知识”创造和规则制定。”左秀然认为。

 

  因此,左秀然眼中的“三大利器”分别是大数据(基础设施),二是移动互联网(连接通道),三是智能化(量变升华到质变)。


  德勤2020健康与生命科学趋势报告指出,对健康数据利用将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指标。虽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依旧缺乏明确指导,但是,“政策总是滞后于业务开展的,很多事情要先行先试,做好了就是模式,否则就容易错过。”左秀然认为,“很多行业进步都是由敢为人先者倒逼形成的。”


  武汉市中心医院是如何具体实践的呢? 


大数据,是“未来医疗”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启动了基于Hadoop的大数据中心项目,以全景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建设稳固数据基础设施。


打造移动互联网医院

是深入协同连接的重要手段


  2017年3月13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申请成立了湖北省首家互联网医院,挂牌“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院”,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开放平台,以实体机构为核心创新医生坐诊模式。


  互联网医院依旧在探索中前行,在腾讯的一项调研中,将线下实体支撑、线上咨询诊疗、药品电商配送、医保在线支付列为评价“互联网医院”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左秀然很认可的几个维度。目前,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医院已经能够覆盖院前、院中、院后,“自费+医保+商保”的统一支付平台也成为亮点。


人工智能化推动升级医疗工作模式


  2017年3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辉瑞大数据应用项目”启动,项目旨在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合理用药知道模型及应用研究,汲取专家经验,进行个性化推荐用药。


  医疗影像诊断是另一个重要应用(这也是问题导向的需求),通过特征提取、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文本分析等技术,可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很大帮助。探索新型语音病历文书生成系统,临床医生可以用手机录入语音病历,在系统中集成生成相关文书,医生不需要再回到工作站,此外,语音录入之后的“后结构化”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前景。


  建立专科护理智能化模式,如智能血糖仪无缝连接采集数据并自动上传,进行血糖综合一体化管与分级评估等等。


  面向“未来医疗”,左秀然的“升级”意识非常强烈。她认为——


  首先,信息化的实施路线应该升级,将“以集成平台为支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升级为“大数据为基础设施、医疗健康协同应用为核心”;


  其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向要升级,由计算机IT类学科人才转变为向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人才、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人才倾斜。


  再次,市场环节瞬息万变,深入进行资源整合,但要掌握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坚持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插件式嵌入外部应用。

 

  最后,面对合作伙伴,要“不忘初心”,共同努力,推荐更为自如的“松耦合”合作模式。

升级




  采众家所长,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助力,将近五个小时的分享、共享、探讨,让参会者们受益匪浅!“e医疗沙龙武汉站: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新突破”圆满成功,我们期待下次相聚!

本文来源于e医疗


标签:   业界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